瀏覽單個文章
klipschpromeid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5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電機人
聽您這樣敘述我也想 "緬懷過去" ....

說到 FSB800 之前的 P4 效能除了和記憶體頻寬有關的測試能夠打敗 AMD 外其他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 一直到 FSB533 的 3.06G 開始支援 HT 才有點看頭 , 而 E7205 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 因為之後全盛時期的 865PE 和 875P 有 99% 功能都延續於老大哥 E7205 , 包含最重要的支援高速 DDR SDRAM 更是將高效能的 P4 給平民化 , 使得 P4 更為人所認同及接受 ! (PS : 其實 875P 是定位在初階工作站的 , 也就是 E7205 的接班人 !)

至於用料一事我想微利時代就是這樣啦 , 還不是能省就省 , 反正保固年限內把故障率壓到一定水準就好了 ; 所以對於品質要求比較高的玩家現在還想要高品質的東西我想也只能買更高等級的 "初階工作站" 了 , 畢竟這些工作站等級的東西關係到公司的名聲我還沒看過有哪家公司敢亂搞的 !


865/875跟E7205也很像,865/875多了800FSB的P4支援度跟CSA
其實845已經讓P4賣的很不錯了,865之後能讓p4的system bus表現更好
我覺得865/875的意義很重要,代表Intel終於願意把雙通道記憶體的架構
從昂貴的server平台放到一般家庭中的,同時又大幅提高P4 system bus的時脈
讓效能有比較大的進步,他也讓DDR400成為公定的標準
這時AMD的表現明顯比較差,K7核心更改很慢,FSB很難提升更高
Barton一再拖延,SOI製程不順利,時脈提升不明顯,讓他連續賠了兩年
之後Barton效能並不出色,時脈也無法再提升了,K7的平台似乎已經完蛋了
IBM有準備要併購AMD的傳言,2003年三月的K8的推出,讓事情有了轉機

說到主機板用料,我其實也是外行,認認電容牌子,認認regulator罷了
不過反正現在電容炸彈那麼紅,認認日本電容通常就讓大家看的很爽了
我想定位在server的版子,碰到壞料的比例一定是低得多
可惜這種小眾市場的產品,一定是要多花多很多錢的
不過一台電腦丟著用兩年不用拆換,對我來說少了這些苦工要做,也咬著牙買吧
舊 2004-07-16, 02:41 P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lipschpromeid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