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書法藝術欣賞的 Case:
http://www.calligraphy-edu-china.or...t/xinshu/18.htm
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書法最具中國特色。它是中國的“上特産”,集中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爲它能顯出驚人奇迹,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
韓盼山教授在大學講授書法課十餘年,探求書法藝術教育特點及規律一直是他研究的重點所在。他的新著《書法藝術教育》一書,正是多年來研究的成果。他說:“書法藝術教育重點在教育,書法藝術本身則只是一種媒介或手段,意在通過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審美享受,提高審美境界,陶冶性情,淨化心靈。”因而,這本書不同于專門講述書法藝術本身的書籍,重點圍繞教育尤其是審美教育展開。全書構架爲八章,分六大部分,即:書法藝術教育概論,書法基本知識教育、書法歷史知識教育、書法藝術欣賞教育、書法技能訓練教育和書法藝術教育的功能與效應。它既是一本大學非專業書法藝術教育的優秀教材,又是一本引人領略書法妙境的好書。
首先,著者讓人們領略的是書法藝術基本知識的妙境。比如,著者在談到書法的特性時,將其歸納爲“奇妙的造型性”、“深邃的意象性”和“含蓄的表情性”三性。準確而深刻地揭示了書法藝術的內涵,使受教者能在較深的層次上認識書法藝術。同時,在書法歷史知識方面,著者廣泛吸收古今書法研究的成果,概括出“先秦尚象”、“秦漢尚勢”、“魏晉尚韻”、“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態”、“清代尚樸”等各朝代書法風格的特色。而書法的時代風格,正是書法在不同時代所呈現的“面目”和“精神”。馬克思說過:“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這些知識教育爲書法藝術教育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讓人領略書法藝術欣賞的妙境。著者認爲書法欣賞是爲受教者在與書法物件的視覺接觸交流中接受審美教育,屬於實施書法教育實質階段。因此分兩章重點予以闡釋。首先從理論上指出了書法藝術欣賞的基礎,包括正確的審美觀念,一定的審美修養,恰當的審美方法。接著,分析了書法藝術欣賞的過程及範疇。過程包括:直觀觀照:“象內之象”的欣賞;領悟品味:“象外之象’:的欣賞;超越暢神:“無形之象”的欣賞。把一般的審美規律具體結合在書法藝術欣賞上。範疇則主要包括“形質與神采”、“筆力與氣韻”、“意象與意境”、“情性與風格”、“人品與書品”等。作了這些理論闡釋之後,著者示範性地重點欣賞了歷史上一些大書法家們的名作。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顔真卿的《祭侄文稿》與《劉中使帖》、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張旭的《古詩四帖》、楊凝式的《韭花帖》、黃庭堅的《松風閣詩卷》、董其昌的《論畫冊》、鄭燮的《難得糊塗》以及吳昌碩的《臨石鼓文》等。著者的欣賞很有特色,確實是行家的眼光。如欣賞《蘭亭集序》時寫道:“仿佛春日百花競開的園圃,那絢爛的色彩、清新的香氣、蓬勃的生機,一齊撲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心暢神怡。細看縱有行、橫無列的佈局,字距緊密而不擁擠,行距疏朗並無松字形或大或小,或扁或長,或欹或正,上下關照,左右顧盼;筆畫粗細伸縮、肥瘦輕重、疾緩頓挫,變化豐富各盡其態,又和諧自然融爲一體。”此段文字是著者的真實感受,真可謂品味到作品的真髓,也把讀者帶到一個美妙的藝術境界。其三,讓人領略書法技能訓練的妙境。有些人,包括我自己,過去練書法只看�**{摹,學技巧,這些當然電無可非議,但如何在操作中感受美,體驗美,卻很少考慮,因而所得美感,也往往是不自覺的。韓盼山把書法技能訓練作爲一種手段,具體剖析和指導受教的審美體驗,因而抓住了書法藝術教育的本質和特點。這也是本書的重點,特列了兩章。著者先對書法技能訓練教育的定義、程式、方法作了有特點、有針對性的概述,然後指導受教育一一體驗書法的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使大家能夠真正從審美的角度去對待技能的訓練,擺脫了單純的技巧學習,提高了審美的自覺性。而且有理論,有方法,有實例,有示範,圖文並茂,可操作性強,給人全新的啓迪,在接受書法技能訓練中,進一步領略了書法的妙境。
韓盼山教授的書法作品,也頗有名氣。河北大學領導去日本一些大學訪問時,曾帶著他的書法作品,作爲饋贈禮品,得到廣泛好評。他的書法作品在全國多次獲獎,入選《中國書法選集》等多種典籍,並在太平洋國際拍賣公司成功拍賣。這些,都直接幫助了他這部書的撰寫。韓盼山教授的這部著作將使書法藝術教育研究的視野和理論思考,大大得以拓展,其顯示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是值得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