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您的住址: 耗電量頗高的地方.
文章: 1,959
|
怎麼說呢.... AnandTech比較偏ATI吧....
簡單講,這篇其實說的東西不多,只有一個關鍵:
8x1架構優於4x2架構,因為Multi-Texture應用的機會越來越少。
過去認為Multi-Texture架構比較好的原因是因為pipeline的其他hardwired component的規模並不小,所以沒辦法多做幾條pipeline。
而NVIDIA第一個multi-texture架構是NV1x(NV10除外),從NV11/15以來就一直都是nx2架構....
但是現在,Pixel Shader需要相當規模的電晶體,相比之下pipeline所需的元件並不會很大,於是nx1架構的好處又浮現出來了。
於是NV40又回到nx1架構,在功能沒有利用到的情況下,那些電晶體就變成浪費了,於是NV35邊承擔著成本比較高的壓力,效能還跑不出來,變成吃虧又佔不到便宜。
就這麼簡單而已,上面那幾篇其實真的是沒講到什麼東西。
其實說起來Radeon初代還是2x3呢。那個更誇張。
David Kirk在最近PCWatch的訪談時提到,NV40的4/8pipe產品很快就會推出,
而且4pipe產品就會有與FX5950同等的表現。
實質上要比raw performance,NV4x的4pipe版(4x1)當然不會真的比NV3x的4pipe版(4x2)強,但是因為引擎改進的方向之故,從上面那篇Anandtech那篇文章的觀點來看,4x1架構表現與4x2架構只怕不會有多少差異。
====
至於那顆VPU....
NV10大約是23M transistor,所以這篇說NV4x的VPU聽說是同等規模?
220M裡面的23M....的確是不佔太多就是。
不過,對低階產品而言23M就不是小數目了吧....
(呃,我記得NV34也才4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