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clee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1,730
[轉貼]明天過後 那就是「後天」囉

【記者王建宇/報導】 網路上流傳一則笑話,阿湯哥當年揚眉吐氣的飛官片「捍衛戰士」,英語片名是「Top Gun」,電影到了中國大陸,竟譯成讓人啼笑皆非的「好大一把槍」。其實太誇張,是「壯志凌雲」,有點刻板軍教片味道。而今夏好萊塢災難大片「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大陸更乾脆,直譯為「後天」,似乎少了「你會在哪裡?」末日警世涵意。兩岸文化不同,西片譯名超級比一比,另有一番趣味。


網路作家異想天開,外傳曾有「解決文化問題的快樂小寶貝」及「無產階級貧下中農螞蟻革命史」等古怪片名,分別是台灣的「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要說」(Babe)及「小蟻雄兵」(The Ants)。並沒有如此搞笑,大陸是翻成「小豬寶貝」與「螞蟻尖兵」。大陸採西片片名直譯較多,不像台灣西片商為了討好口采,要順口又能賣座,在取片名方面大費周張。金凱瑞、阿諾及布魯斯威利,成了「王牌」、「魔鬼」與「終極」系列片名代言人。

湯姆克魯斯、湯姆漢克(新聞、網站、圖片)斯及尼可拉斯凱吉等好萊塢巨星,對大陸的西片迷耳熟能詳。凱吉與吳宇森合作的「獵風行動」(The Windtalker),大陸譯為「風語戰士」,比台灣多了一絲人味兒。至於阿湯哥及湯姆漢克斯的「諜中諜」及「我知道你是誰」,正是台灣的「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及「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兩岸誰取得更響亮、傳神有力,就見仁見智了。

大陸片名以短居多,艾迪墨菲的「鬼屋」(The Haunt-ed Mansion)不同,大陸片名「幽靈鬼屋」不但字較長,乍聽之下,也更恐怖。讓大陸影迷引以為傲的李連杰,在好萊塢拍盧貝松西片,台灣是「救世主」(The One),大陸取為「宇宙追緝令」,好像土氣一點,有些台灣早期動不動就搬出「宇宙」字眼當科幻片名之感。

不過,也有部份片名因兩岸皆採取直譯,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台灣為「鐵達尼號」(Titanic),大陸是「泰坦尼克號」;台灣「凡赫辛」(Van Helsing),大陸是「范海辛」,兩者的問題只出在發音方面。台灣片商怕「特洛伊」(Troy)太單調,加上附標題「木馬屠城」,大陸直譯為「特洛伊」,管你了不了解其歷史背景。

特別是在今年美國的大片方面,兩岸譯名默契越來越好!台灣「蜘蛛人」(The Spiderman),大陸僅差一字變成「蜘蛛俠」,為西洋漫畫添加中國舞俠風。難得的是,台灣叫可愛綠怪為「史瑞克2(新聞、網站)」(Shrek2),大陸百分百同名命中。之前兩岸都叫妮可基嫚(新聞、網站、圖片)的「冷山」(The Cold Mountain)為「冷山」,有趣的是,結果票房都一樣「冷」。
http://tw.news.yahoo.com/040619/15/qkgk.html
-----------------------------------------------------------------

請問有人會受片名譯得好不好,而影響看不看的意願嗎?
     
      
舊 2004-06-19, 02:30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cle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