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errychouca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18
Smile

您好..
與您作個交流 ^_^

Terry

1. AFM 的確不能每4HR 或每8HR測試, 的確沒有效率, 但是首件測試是必要的, 不知道您接觸的廠的首件是否有作確認?
2. DR. SCHENK MT146 可當作每4HR 檢驗的機台, 但是它的雷射波長在650NM, 只能驗到 0階, 1階繞設值, 換句話說, 只能測到染料 OD 以及深度(大概值), 當寬度變更時, 從 DR. SCHENK 可不能看到這一部份的變化, 今天若是你的STAMPER 是翻出來的, 當翻的數目越多, 其基版的深度寬度就越深越寬, 不知道你的製程能夠穩定到甚麼程度, 翻的功力高, 當然穩定度會較好, 變化率也較小, 但是不知道您接觸的廠的實力如何?
3. 剛列給你規格是我們在執行的部分, 我所謂各廠不同, 是因為我沒有其他廠的狀況, 而且隨者碟片售價的下降, 這各規格還會變動, 且 規格書可沒有規範說該如何分級, 這一部份可能要麻煩您借一下規格書來看, 因為所有的分級標準, 皆因應顧客而定, 今天光碟廠會先制定一個生產分級的標準, 而顧客收到貨以後, 或許會自行測試, 而另外增訂一些規格, 或改規格, 例如說, PI SUM8 的規格是小於 280, 但是您不妨問問業內中X的網友, MCC 代工的PI 值是定在多少? 應該不大於50吧, 而有些客戶會注重在 UNNBLANCE 上等等, 是不是每一家都有測 UNBLANCE呢? 當然不會吧
4. 再者, 所謂 A 級標準, 我們會定在外觀及電性, 外觀部分大多依照線上檢測機如 SCHENK, 或ETA 等, 而電性部分則依照品保測試結果, 今天, 電性 A 級規範在哪, 若依照出貨方式驗, 以 BENQ 800A 作燒錄機, 測試其 PI 值, PI AVG值不會大於 50,
5. 抽樣檢測是大家的共同方式, 不知道您建議該如何驗, 目前是每4HR 驗一次, 每4.5 秒/片, 4HR 約3200片, 每次抽驗4片 2片測試, 2片 備不時之需, 不知道您還希望怎麼驗, 才能保證測試時的品質會與 USER 一樣, 再加入首件測試, 我想這各頻率已經夠高, 不知道您的看法如何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水-aqua
別鬧了
AFM這種機器對於生產中的基板,其測試效率根本沒辦法可以作為生產線的例行檢查
AFM這種機器都只用來測試STAMPER或者是試產測試你所謂的TACK 溝型
大部分工廠都嗎適用DR.SCHENK之類的機器測試,沒有人用AFM來測吧

我連膜厚機都看過了,不覺得你上述的說法是你們的平常測試流程
如果你們有刻板機,想用哪一家的CODE自己刻
然後當成MOTHER翻一堆SON.

上述說的規格是廠內規格還是規格書的規格呢?
有的工廠做不到標準規格書準或者是要規避權利金問題
有些都是自己定義,但是對外都是說自己是以規格書來控管的.

有誠意一點應該以目前大家所用的測試軟體說出你們的A級片品質在哪
這樣才不會說"我們廠內的品質經測試後皆達A級片標準"
但是到了我們顧客手上使用後卻是另一個品質結果
如果不能保證出廠品質跟顧客購買並使用後的品質一致.
在怎麼談還是沒有交集...

不就跟工廠業務對中盤商說的那些話一樣嗎.
這種話我聽來賣的業務聽多了,大部分業務對碟片都是一知半解
有事或者要支援時才拜託研發或者品保來幫忙出頭.
 
舊 2004-06-17, 03:02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errychouc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