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errychouca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18
Smile 我是 TEAM DVD 的賣家 Part 2

以下是我們研發部的一些想法…也給各位作參考…
祝大家事事順心…
Terry
*********************
煩將下列資料 PASS 到那各網頁上
各位今天討論的部分, 只是 仿 CODE 的部分, 就專業來說, 我想今天把整各向各位說明, 希望各位若有專業或業內的人員, 不妨說說我的看法對或不對, 而對於非業內人員, 也請看看我的的出發點, 真的錯了嗎?
我是業內人員, 至少在這一塊領域玩了很久, 從 CD-R 到 DVD-R, 染料開發及製程開發
目前不談 CD-R 的部分, 因為太成熟, 剩下的只是 COST DOWN 而已
DVD+R 部分, 染料製程開發的標的是神麼
1.基板複製完成( LAND GROOVE 需複製出來, 不可崩角和長角, 需借助 AFM(原子力顯微鏡) 確認)
2.染料需求, 燒錄功率需求低(對碟機有利), PPB值夠, 以便碟機尋軌不容易出差錯(跳軌,或 LOST TRACK)
3.染料需求, ADERB 低(有規範 <2.6) 驗證模板的壽命(太高若無其他因素, 模板該換了)
4.染料需求, R14H(反射率需大於45, TEAM >50)
5.染料需求, I3/I14 (最短訊號之強度需大於0.15, TEAM >0.18)
6.染料需求, I14/I14H (最長訊號強度需大於 0.60, TEAM > 0.74)
7.ASYM , 訊號對秤性(介於 –0.1~0.1間最佳)
8.PIE (8ECC BLOCK 之 ERROR RATE, 相當於 KPROBE 之 PI) 需小於 280
9.PO 當然越低越好(不可校正之錯誤)
10.JITTER 部分, 雖然有分 JITTER 與 BOTTOM JITTER(碟機讀取頭會調整角度與距離), 不過一般只取 JITTER , USER看不到, 一般機器看不到 JITTER 的問題, 今天JITTER 8 或10 , USER 完全感受不到, 所以常用來當作製程穩定性的指標
11.成品部分, 機械特性是否能兼顧, 包含碟片翹曲(RD)及雙區特性, 碟片整各厚度是否滿足, 上面就是我們看的重點, 但是講的這麼簡單, 真的這麼容易做嗎?當然不是, 需要實際參與其中, 才能體會, 如環境變更(染料塗佈會變, 塗佈趨勢該如何走對碟片較好, 射出時該如何抓機械特性, 搭配生產機台特性使成品的機械特性在規格內, 碟片放久會有染料變質或碟片翹曲變差的狀況, 如何預先處理等等)

(未完)
 
舊 2004-06-15, 10:48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errychouc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