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thlon4Lee
剛在HINET的中華電信ADSL與Cable Modem的比較裡發現這說法..怪怪..
頻寬與硬體架構:
中華電信ADSL:每"對 "ADSL 用戶獨享頻寬,具"傳輸速率調節能力" (Race Adaptive) "可隨"線路品質調整傳送速度
CABLE MODEM:共享頻寬架構,不具傳輸速率調節能力,當有干擾源出現於網路時,可能導致服務中斷,而無法自動以降速繼續提供服務
HINET好樣的...真會玩文字遊戲...
我猜想..小烏龜裡的下載速率沒設為8192kbps~而是6xxxkbps~7xxxkbps之間(每次重開小烏龜都不同)~大概就是..他說的具"傳輸速率調節能力" (Race Adaptive) "可隨"線路品質調整傳送速度
2M~6M的速率都設為固定~唯獨8M設為AUTO(自動偵測??????)
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原來HINET的機房設備這麼"先進"阿
|
這可能要分兩點來看:
1. DSLAM設備所發出來的載波可能有一部分還沒到ATUR就因衰減太大被丟棄了,所以ATUR到局端的速率根本無法到達8M,這是線路品質不穩定。
2.DSLAM端到HINET是經過ATM方式,記得以前上課時有教過ATM有固定頻寬(CBR)即可變頻寬(VBR),所以推測8M/640k得ATM可能是走VBR方式,其他的速率是走CBR方式。
3.小烏龜裡的顯示的下載速率應該是ADSL到局端DSLAM 的連線速率,受線路品質影響比較大。如果你的距離適當,可是下傳速度太低是否考慮請中華先當你換條線路吧,畢竟每一條電纜線不會都用滿吧。
以上是個人的推斷,有錯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