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只是大眾藝術~還是各種藝術的集合體
一部電影可以包含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繪畫.音樂.文學.攝影以及次文化等多種藝術
而台灣電影號稱藝術片~但是這些藝術在台灣電影中卻很難看得到
只因為這些人根本就把"電影藝術"侷限在一個很小的領域裡頭
看這篇討論串的時候正好在聽"記憶裂痕"的原聲帶
聽著聽著不由得感慨了一下~
足以獨立欣賞聆聽的管弦樂~更何況這部電影也不是什麽精雕細琢的藝術片?
台灣電影幾時出現過編曲這麼精細的電影音樂
小弟曾經和一些有做過電影音樂的人聊過
台灣的導演大部份都不想在這方花工夫~
於是就對外放話說沒有音樂才能表達真正的藝術之類的屁話
還記得在上電影欣賞課的時候~咱的老師說了一針見血的評論
他說在美國讀電影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台灣的留學生大部份選擇寫論文
而不願意參與實作拍攝~因為她們都覺得那樣太累了
每天呆在冷氣房裡面寫字就可以得高分拿學位~只有笨蛋才會去拍短片交成績
台灣人的特性是有小聰明~而且絕對比美國人聰明
很多東西都能夠抄捷徑~所以他們的成績永遠比美國人高~
只是電影這種東西就是不能耍小聰明的~
非得一步步按部就班.老老實實拍才能拍得好
因此聰明的台灣人拍的電影沒有人看~呆呆的美國人能夠拍出賣座商業片
有時候文化這種東西是要從根基打起的~
不是只是拿輔導金出來或是成立委員會這種浮面的東西而已
口口聲聲要保存自己的文化之類的台詞喊得震天響
又能怎樣呢?制定法律的政客只愛作秀~
只要能在電視上亮相拔麥克風讓大家看到就心滿意足
腦袋永遠都想不到明天的東西~觀眾們也就慢慢去找別的替代品
有就好的觀眾就看看飛龍在天和台灣霹靂火
想看好一點的當然就去看國外的片~消費者反映市場~
業者也就漸漸的只愛買國外的電影~
百事達架上的租得到的國片卻永遠就是那麼少少幾部
我們可以租到"賓漢"的DVD~卻找不到"西施"的DVD
台灣是文化沙漠~搞藝術的就是一小群拍給自己看~等到寂寞了就怪大家不支持他
卻從來沒有想過電影本來就是拍給觀眾看的
心情不好~發發牢騷~有得罪的話請別見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