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romLin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羅摩衍那》(Ramayana)
(資料來源: http://www.angelfire.com/zine/sychinese/11_ramayana.htm)

梵文是Ramayana,意思是《羅摩傳》。羅摩是印度古代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後來在人民群眾中逐漸被神化。是否真有這樣一個人,現在還無法回答。

這是一部史詩,是蜚聲全世界的印度兩大史詩之一。在印度文學史上被稱作『最初的詩』。它是用梵文,更精確一點說,是用史詩梵文寫成的。全書是詩體,詩律幾乎都是輸洛迦(意譯為『頌』),即每首 2行,每行16個音節。

作者 傳說是 Valmiki,音譯是跋彌,意譯是蟻垤。有沒有蟻垤這樣一個人?這是一個老問題,答案很分歧。統觀全書,雖然寫成的時代不同,書中有老成分,也有新成分;但是基礎部分文體大致是統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個作者對全書加過工,這個作者就是蟻垤。

成書年代 《羅摩衍那》最初只是口頭流傳,增增刪刪,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寫成以後,仍無定本。大家公認在全書7篇之中,第1篇和第7篇晚出,第2篇至第6 篇是全書較原始的部分。因此,這一部包括將近兩萬頌(舊本約兩萬四千頌)的大史詩決不會成於一時。估計最早的部分可能成於公元前3、4世紀,而最後寫定則在公元2世紀,前後約經五、六百年。

主要情節 全書寫的是Rama羅摩與妻子Sita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篇幅之所以這樣大,有兩個原因:第一,同印度其他古籍一樣,插入了不少的小故事;第二,描繪自然景色、戰鬥場面等花費了過多的筆墨。全書內容大體如下﹕

第一篇《童年篇》 開首是一篇類似楔子的東西,介紹成書經過和全書內容。接著講本書主要故事。十車王Dasarath無子,請鹿角仙人舉行求子大祭。天神全都來到祭場。他們商議請大神毗濕奴下凡剪除羅剎王-羅波那Ravana。毗濕奴化身為4,降生為十車王的4個兒子﹕羅摩、婆羅多、羅什曼那Laksmana和設睹盧祇那。大梵天為了幫助毗濕奴,要求眾神創造獼猴,助羅摩平妖。大仙人眾友來到十車王朝廷上請他派羅摩去降魔。羅摩和弟弟羅什曼那隨眾友出走,剪除了妖魔,來到遮那竭王朝廷上,羅摩拉斷神弓,同悉多結婚。悉多是遮那竭王從壟溝裡揀起來的女兒。

第二篇《阿逾陀篇》 主要講十車王的宮廷鬥爭。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但羅摩的後母-吉迦伊玩弄手段,脅迫十車王把羅摩流放,讓自己的兒子婆羅多即王位。羅摩是孝子,堅決執行父王的命令。悉多是賢妻,一定要陪羅摩流放。羅什曼那是好弟弟,執意陪侍兄嫂。於是 3人辭別父母,出發到森林中去,流放14年。波羅多也是好弟弟,無論如何不願登上王位。他率領大軍到森林裡去,勸羅摩回國。羅摩不肯,把自己的一雙鞋交給婆羅多,作為替身。婆羅多捧雙鞋回國,代羅摩攝政。

第三篇《森林篇》 描繪羅摩等 3人在林中的生活。林子裡到處是羅剎。他們行兇吃人,攪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們懇請羅摩除怪安民。楞伽城之首羅剎王羅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來到林中,愛上了羅摩。羅摩把她轉介紹給羅什曼那。羅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於弟弟伽羅。隨後又逃往楞伽城,慫恿羅波那來劫走悉多。羅波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開羅摩,乘機劫走悉多。羅摩兄弟在林中到處尋找悉多蹤跡,遍詢樹木、小河、山丘、野獸,沒有得到確切的答覆。他們倆後來遇到了金翅鳥王,才得知悉多下落﹕她已經被魔王羅波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鳥王力勸羅摩與猴王聯盟,共同營救悉多。

第四篇《猴國篇》 主要講羅摩與猴王結盟的故事。羅摩與羅什曼那來到般波湖。爛漫的春光逗引起羅摩思妻之情。他們兄弟倆在這裡碰到神猴哈奴曼Hanuman,並在哈奴曼力勸之下同猴王須羯哩婆Sugriva結盟,互相約定﹕羅摩助猴王殺死其兄波林Vali,奪回王位;猴王則幫助羅摩尋找妻子。正在此時,波林來同猴王搏鬥。羅摩隱身樹後,用暗箭射死波林。接著就給猴王舉行灌頂(加冕)禮。但猴王復國以後,沉湎於酒色之中。羅什曼那罵上門來,他才翻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將,到大地各處搜尋悉多蹤跡。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鳥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訴他親眼看到羅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羅摩於是率猴兵來到海邊。他派哈奴曼過海去偵察。哈奴曼一躍過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跳過大海以後,來到楞伽城Lanka。他變成一隻貓,潛入城內,到處探視。最後來到王宮的御花園,發現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並親眼看到悉多堅貞不屈、抗拒魔王引誘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羅剎女離開的時機走到她跟前,把羅摩的表記交給她。為了想試一試魔王的威力,他大鬧楞伽城。最後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繫上了燃燒著的東西。他伺機逃脫,所到之處,烈炎隨之,火燒了楞伽城,然後縱身跳過大海,向羅摩覆命。

第六篇《戰鬥篇》 是全書最長的一篇,描繪羅摩率猴兵與魔兵搏鬥的情景。聽說羅摩率領猴子大軍來到大海對岸,魔王羅波那就召開軍事會議。他弟弟維毗沙那主張交出悉多,與羅摩和好。魔王大怒,把他趕走。他過海投奔羅摩。羅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羅跨海造橋。猴子大軍渡海,把楞伽城團團圍住。接著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羅摩兄弟都受了重傷。神猴哈奴曼奉派到北方神山吉羅娑山去採集仙草,給羅摩兄弟治傷。但是仙草卻隱藏了起來。哈奴曼於是把整座吉羅娑山托在手中,來到兩軍陣前,用仙草治癒了羅摩兄弟的傷,又把神山托回原處。最後羅波那和幾個兒子都陣亡了。羅摩立維毗沙那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團圓。此時14年流放期滿,羅摩得勝回國。

第七篇《後篇》 是全書最後一篇,從內容上看是後加的。這一篇結構龐雜,約略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追述羅剎的來源和羅波那與哈奴曼的歷史,美化神猴;二是講羅摩與悉多的第二次離合。在這裡,羅摩從一個被迫害的受難者一變而為封建專制暴君。他懷疑悉多不貞,命羅什曼那將懷孕的悉多遺棄於野林中。蟻垤仙人收養了她。她生了兩個兒子。蟻垤寫成《羅摩衍那》,教二子演唱。後來到了羅摩朝廷上,覲父認子。蟻垤把悉多領來,證明了她的貞操。羅摩仍不相信,悉多呼救於地母,大地開裂,她一躍而入。最後是全家在天堂重聚。

全部史詩除這個主幹故事以外,還插入不少小故事、神話和傳說。
__________________
在封閉的空間打開一扇仰望藍天的窗.

我的部落格: PromLin的非主流部落
舊 2004-05-21, 02:27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romLi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