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ndy84
不是不大,根據他的說法他比以往更能節省150萬台幣的開銷,
特效頂多是他的附加價值而已,
老話一句:不到一千萬台幣的製作費比人家加上破十億的製作,
xx比雞腿->不足為奇!!!~
|
之前在某個數位座談會中聽朱延平提到他剛拍攝數位電影時
因為一開始並不數位化的不放心和沒經驗,所以除了HDCAM
外另外還用了一台35mm 拍攝...所以初時成本開銷更大...
但相信一連幾部下來,也該也點心得了...能省個幾百萬到也不錯
不過數位化的優勢,若純粹只是想讓成本降低,而忽略了傳統影片拍攝
所該注意的環節,相信對於電影本身也沒啥更大的助益...
反觀國外的數位拍攝...其成本真的是XX 比雞腿...
如果純抱持著一個"省錢"的態度去拍片...實在有點可議...
當然數位化對於紀錄片拍攝或者提供新一代的影像工作者更大的空間
和更少的資本去實現其理想...甚至讓更多一般大眾容易可以接觸到拍片
我想也是功不可沒的...
離上次去看那場數位座談會也一年半了,但看到的是政府雖欲推行數位電影,
但對於"數位電影"一詞與會來賓所給予的定義大家都大不相同了
而這一年多下來...除了朱導的幾部,也沒看到其他有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