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雜雜的講了一大串沒有一個人講到技術的方面,以目前台灣adsl設備來說要是開放8m/512k那應該只有居離機房約1.5公里的人可以穩定的使用,是穩定的適用歐不是斷斷續續的用,8m/256至少可以讓多一點的人享受的8m的速度距離約可到2.2應該沒問題,速度月高抗雜訊能力會隨著線路長度而衰減,上傳速率的抗雜訊比掉的又比下載的快,再加上因濕氣或串音其他原因造成衰減值大增,住在一定公里數的人根本不能用adsl,這個時候又有一大對不能用的人在罵了,同樣的原理應用在同技術的速率產品.那一定有人問那為什麼要用這種技術,銅纜上能用的技術比這個好一點技術應該就是adsl2`adsl+等在上去就需要以光纖為媒介了,那為什麼不用這些技術就要問問專業人士了,adsl市場目標本來就是以一般人為市場並不是以商業用途為市場.
目前專科或大學也有開相關的課程,怎麼沒有人想過市場上的新業者為什麼也用這種爛技術呢?

是技術上的窒礙難行還是設備取得的問題?所以有人想說用戶迴路開放就有高速的網路哈哈

看在技術人員眼中還真是好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