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I-D輸出接LCD,這四張卡的清晰度是沒有差異的,但Parhelia和P650可以開1600*1200,200NVS跟G550只能開到1280*1024。
影片播放的話,Parhelia與P650沒有差異,都有同樣的垂直線瑕疵,只有當視窗模式100%播放時這些線才不會出現,問題是16:9格式的DVD不可能以100%(720*480)格式播放,所以必定會出現這些線。
這些線雖然確定存在但是很多人怎麼看就是沒看到。撇開這個問題,Parhelia跟P650的影片播放細膩度與鮮豔度都相當不錯,邊緣的內插補點品質勝過200NVS與Radeon 7000系列。如果要看片,那P650就夠用了,不需要Parhelia。
200NVS的影片播放鮮豔度實在是不如Radeon7000系列與P650,但是開1600*1200時的補點比Radeon7000好。Radeon7000/7200在1600*1200或更高的解析度下100%視窗模式會有垂直方向的鋸齒,但仍然是硬體overlay。
G550的影片播放限制很多,首先是硬體overlay超過1280*960 85Hz就有機會失效,開1280*1024 60Hz應該是極限。且雙螢幕中只有主螢幕有硬體overlay,這是Parhelia/P650與200NVS所沒有的問題,加上紅色邊緣的補點不足,有明顯鋸齒,看網頁時高解析度圖片捲動效率很差,並不推薦。
結論:
影片播放時,如果看不到Parhelia的那些線,補點品質(也就是邊緣鋸齒圓滑度)順序
Parhelia/P650>200NVS>Radeon7000/7200>G550
影片播放時,如果看不到Parhelia的那些線,鮮豔度順序
R9600>Parhelia/P650>Radeon7000/7200>G550>200NVS
影片播放時,去交錯品質順序
R9600>Radeon7000/7200>200NVS>Parhelia/P650>G550
影片播放時,壓縮瑕疵明顯程度順序
Parhelia/P650>R9600=Radeon7000/7200>200NVS>G550
要看那些線可以參考這篇
http://forum.matrox.com/mga/viewtop...?t=7115&start=0
如果您看不到我在圖片中用數字標示的垂直淺色線,那或許可以考慮P650。
類比輸出清晰度順序(開1600*1200 85Hz與1920*1440 75Hz來比)
Radeon7000EVC>200NVS>G550>P650
但是只有Parhelia/P650和Radeon7000EVC能開2048*1536 85Hz,且Parhelia和Radeon7000EVC在這個解析度下的清晰度都蠻不錯的。
Radeon7000EVC的輸出接頭是EVC,可以轉成兩個DV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