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蝴蝶效應》 文/黃香瑤
《蝴蝶效應》可以是一部還挺享受、頗具娛樂性的電影,只不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
徹底忽略電影對現成理論玄虛的刻意搬弄。
《蝴蝶效應》表面上操作了《記憶拼圖》、《記憶裂痕》等電影在失憶症成因一些原
始假設,大抵是在記憶的固化上面作文章:記憶在這種說法下比如水泥,來不來得及
凝固,使登陸和提取情境出問題。就這部分,電影原本有更大的敘事調度空間,然
而,對登陸(意外發生時的心理衝擊)與提取(非得從日記回溯)的過份理論講究,
造成諸多斧痕,打斷了節奏的流暢度。
更往裡面看,電影到底還是要回到「時間旅行」科幻的邏輯悖論,例如《關鍵報告》
等電影。時間本有其渾沌性,開宗明義從片名夸談理論到底是不是一個適當的作法?
作為一套靈感標籤,還是沾科學的玄奧性以為策略,都無所謂,危險在於會不會反而
成為雜音,打擾了觀影過程。
渾沌指系統演進性中的隨機性,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所以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我們可以理解這樣的設定放到電影等文本裡面可以造就的戲劇張力,這畢竟也出現無
數次了;但是《蝴蝶效應》的最大敗筆很可能在於它的貪心�***名、開頭引言、貫穿
全片的自我心理挖鑿和醫院腦葉診療,乃至於電影結構的落定,整路企圖要回應上述
抽離秩序的非線性狀態內涵,頻頻打斷進入故事的情緒。
話又說回來,電影在取徑上太多設計的匠心,其實可目為新手導演躇躊滿志的摩拳擦
掌,相信他們會有繼續拍片的機會,不只因為電影已經以票房證明這個類型的實力,
也因為,當電影的MTV化儼然是商業電影趨勢主流規格,《蝴蝶效應》在剪接和影像
等技術完全迎合了e世代的調性,就這部分來說,倒反而可說是神采飛揚。
「人是被其行動所界定,而非記憶。」,《魔鬼總動員》早就這麼說過,那麼,也放
到《蝴蝶效應》來看吧!除了可以點破人物所身陷的動輒得咎處境,或者也是觀影的
心理預設:不要揣想怎樣了不起聰明的因果連綴詭異,而是,一段段不斷變換途徑的
走行,以一場又一場緊湊、熱鬧的大型聲光秀表現出來,跟著主角走一步,趕緊忘記
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