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說說這個法國佬。
The Merovingian是電影中一個比較神秘的人物,影片沒有交代清楚他的來歷和他在Matrix中的作用與地位,但我們可以從他的隻言片語中獲得一些信息,不過這些信息是如此之少,因此以下的分析帶有較多的推測成分。
如果說Architect和Oracle在Matrix中扮演著上帝的角色的話,那麼Merovingian就是扮演著冥王的角色,有兩點可以說明:一是他的妻子Persephone,在希臘神話中,她被冥王劫持娶為冥後;二是他的地盤Hel Club,直接用了地獄(Hell)作為名字。
Merovingian是個比較有權力的傢伙,這種權力大概來自Matrix的歷史,在第二集中我們從Architect的口中得知在Matrix之母Oracle創造The One時代之前,Matrix還經歷了一個機器認為完美的時代和一個完全反映人類罪惡本性的時代,這兩代Matrix都以失敗告終,然後才有了The One和The Return To The Source的機制。Merovingian在The One時代中算是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他有辦法讓已經完成目的的流放程序免於系統的刪除,在這些流放程序中有一些對Matrix和The One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第二集的Keymaker、這一集的Sati。
Merovingian說Oracle搶走了本來屬於他的東西,我想他的意思就是說在最初的兩代Matrix(也許只是第二代)中,他扮演著類似Oracle的角色,權力至高無上,掌控著人類在Matrix中的思維。而Oracle的出現使他的使命完成,返回了The Source,但他擺脫了系統的刪除(也許從這個時候起,他就掌握了讓流放程序免於被刪除的方法,並讓Trainman建造了Mobil Ave),重新回到了Matrix,從那時起,他最想要的,就是Oracle的眼睛。「The eyes of the Oracle」是Merovingian的原話(他在說這話的時候狠狠地咬著兩顆象眼睛的青橄欖),但意思應該是指Oracle的靈魂、知識、智慧等等。說到這裡要提一下由鄒兆龍飾演的Seraph,Merovingian在地獄俱樂部見到他時說浪子歸來了(The prodigal child returns),還稱他為叛徒猶大(My little Judas),因此可以推斷出在Merovingian的Matrix時代,Seraph是他的保鏢,Seraph本人也說過,他保護系統中最重要的東西,由此也可見Merovingian當初的地位是多麼高。
這輛林肯與第一集中一模一樣。
Know Thyself,認識你自己。這兒沒有給中文字幕,英文字幕是有的。
Oracle的耳環,有我們熟悉的陰陽太極圖案。
Oracle所抽的Double Destiny香煙,絕妙的牌子。
沒有玩過Enter The Matrix的朋友大概無法準確理解為什麼Niobe會在這裡選擇將自己的Logos飛船交給Neo,那麼去聽聽ETM的電影片段中Oracle與Niobe的對話吧。
據說三部曲的特效總監John Gaeta也過了一把癮,當了一回APU操作員,我睜大眼睛始終沒有找到他的身影,你能在這一大群APU(Armored Personal Unit)中找到他不?
Zion的空港大戰是可以在科幻電影史冊和CG特效史冊上寫下重重一筆的。這場體現著純正Hardcore科幻味道的機甲戰,是由John Gaeta和他的特效小組在他這個名為ESC(鍵盤上的Escape鍵)的特效工作室中完成。他們從2000年3月起,在這裡為The Matrix Reloaded和The Matrix Revolutions貢獻了2100個以上的特效鏡頭。第一集的「子彈時間」讓John Gaeta贏得了一座奧斯卡,這個表現了Neo在虛擬世界中的「Mind-Over-Matrix」能力的革命鏡頭,雖然現在是個動作片都在模仿,但只有在The Matrix中才體現著其真正的價值。在Reloaded中,John Gaeta為大家帶來了新的「虛擬攝影」特效革命,Neo大戰100個Smith以及14分鐘的公路追逐戲再次讓觀眾領略著Matrix這個虛擬空間的魅力。而在這裡的空港之戰,則沒有一點虛擬成分,實打實的機甲戰充分體現了未來世界的感覺,APU和Sentinel給大家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包括我在內的很多黑客迷們都購買了他們的玩具作為收藏。雖然大家都知道他們是由模型和電腦特效完成的,但是在影片中完全察覺不到CG的痕跡。這一段戰鬥比與之同時進行的Niobe駕駛Hammer的追逐戰以及最後瘋狂而天馬行空的「Super Burly Brawl」,製作手法和表現手段都是無與倫比的。即使你數年之後完全忘記了Matrix這部電影在講什麼,你也一定記得在觀看這段空港大戰時手心冒汗的激動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