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我們接受到資訊的管道不夠多吧
到底有多少專門介紹藝術電影的雜誌或網站或是書籍
(死了影響後...還有哪個管道可以介紹冷門電影呢)
商業片也有他的內涵在
但商業片在投資者的壓力加宣傳打包下
根本不用多少人介紹 大家都會知道有這部片
一堆人研究討論..感覺就是時下的顯學
擁護這些片子的人似乎跟
只會單純批評影片不好看而講不出所以然來的人一樣..
(單純呢喃...不是重點)
基於文化本身差異
有些影片單純從觀影本身就能了解導演或是劇本或演員
要表達的內涵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覺得代理商根本就沒有把影片當成文化來看
發行商更是罪過
閹割了幕後花絮或講評
除了失去了解影片本身的精神外
更是失去讓其他片子或導演讓人知道的管道
(小時候聽過侯文詠的演講才知道有百年孤寂這本有趣的書)
相信在導演演員的訪談中
更可以知道許多跟影片有關的淵源
我覺得只要有多些熱心的人士能幫忙多介紹些不一樣的片子
(如同 PromLin 那般看的多看的廣的人)
或是主流媒體能更多元的報導介紹..
相信更能勾起大家對一些小眾片的熱愛
(這些人一定不會成為先烈..

)
===
胡思亂想的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