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乍看沒錯,但總給人不舒服感覺,仔細想想知道問題在:「如果不用同樣龜毛方式烹飪台灣米,就說台灣米不好,對得起台灣稻農嗎!」
唸書時學過實驗設計,知道只能有一個變數,結果才正確。不談氣味強烈,口感較硬的泰國香米,就算台灣花東米與新瀉越光米(原料不同),我同樣用一般電鍋烹煮(製程相同),結果差異不顯著,所以結論:原料沒差。用特殊方式煮日本米,然後硬說日本米好,卻忽略原料製程都有差異,這只是小日本詐欺詭辯的花樣罷了。
嚴格說起來,料理東西軍有其政治上的目的,怎麼說呢?
因為有種戰略叫「經濟制裁」,美國這等強國很愛用,本質與非洲暴君惡意製造飢荒差不多,就是借政治力量,不讓物資進入不聽話國家,若此國農業不強需要進口,很快就會鬧飢荒。媒體會配合講某國是「邪惡國家」,內部餓俘遍野慘狀,完全無法見諸媒體,看你能稱多久,最後只好投降。
這是非常強悍且省錢的武器,所以美國極度重視,他們把賣軍火的錢拿來補貼農業,讓農產品價格低得離譜,然後再以「貿易自由」的名義,強迫各國與美貿易農產品。一般國家農人要自立更生,價格很難與刻意補貼的美國產品競爭,不知不覺農業萎縮,依賴進口,美國就達到目的了。
日本可不想被這樣耍著玩,但他們氣侯寒冷,農產品既貴,又不見得好吃,怎麼辦?於是訂定嚴苛農產檢疫法律,讓外國商品無法進口。於是他們人民得吃5000日幣一顆日本愛文芒果,台灣芒果價廉物美卻未必進得去;另外一方面,就是用料理東西軍這類節目,來炒作日本農產品,洗腦讓大家接受貴又品質普通的產品。
我一直覺得奇怪,棗泥與和果子很配,為何不曾見到日本師傅採用?在台灣,高級點心用棗泥;中低級才用紅豆。想想,棗泥恐怕有「動搖國本」的嫌疑吧!(日本國本是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