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說到反指標,我有兩項。
第一項是影片涉及宗教,在美國影評很差、口碑不好的電影。這種電影我弄來看,反而特別有深度、鞭僻入裡、十分過癮。如基督最後的誘惑、星艦迷航記第五集。我猜美國宗教團體勢力龐大,所以碰到不合意影片,就能發動群眾運動把影評弄差。不過先決條件,當然是你自己也對宗教問題有點概念。
第二項是得獎。前面已有網友質疑奧斯卡獎。我遇到最反感的一次,就是看「遊子」,除了強烈反共抗俄,小朋友很可愛之外,實在看不出哪裡特別好,比他好而未得獎的片子可多了 。得獎片子主題一定政治正確,但未得獎的片子,內容可能政府財團不希望你看,但看了能開拓視界。
舉「紐約黑幫」與「魔戒」為例。「紐約黑幫」演官商勾結、政治腐敗,貧窮老百幸飽受壓榨欺凌,終於引發無產階級革命;「魔戒」演貴族高貴、善良仁慈有氣質,老百姓與貴族精誠團結共同對抗魔鬼(魔鬼隨時可換成納粹或共產黨),老百姓勇於犧牲小我終於贏得最後勝利。
請問誰會贏得多項獎牌,誰會連邊都沾不到?用膝蓋想也猜得到。至於那一個比較接近事實?大家心裡也有數吧!
附帶一提的是,托爾金參考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指環」改寫成「魔戒」,「尼伯龍根指環」卻是反貴族反財團作品。猶太集團把華格納作品綁上「反猶太」大石頭,就丟進河中沉到水底去了。我以前也以為種族歧視者作品不值得看,看了才知另有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