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 "黃昏清兵衛" 資料,怕看到劇情的請就此止步
-----------------------------------------------------
故事摘要
改編自作家藤澤周平的三個短篇,山田洋次執導的《黃昏清兵衛》橫掃日本各大小電影頒獎禮(包括第76屆「電影旬報」的「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在當地及海外備受注目。此片在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第二十六屆日本學院賞》大放異彩,也為男女主角真田廣之和宮澤里惠帶來「最佳男主角及女主角」殊榮,連計這項影后殊榮在內,宮澤里惠已先後五次憑本片奪得女主角和三次女配角獎,可謂是將個人演藝事業推上高峰。
產品特寫
《黃昏清兵衛》苦盡甘來的一次
看山田洋次的《黃昏清兵衛》,除了看電影,也看到一個導演人到黃昏的另一種人生領悟。
拍了47集《男人之苦》的山田洋次,侃侃而談所謂男人之苦後,得出一個總結,給了自己一個答案:男人之苦,原來從來不苦。在朝朝暮暮間,走了人生的一大半,回回頭看,呀,才發現那一切不過是旅程上的小塵埃。輕輕拭去。釋然。自己看了不少集《男人之苦》;不時感懷身世,看見寅次郎想愛又不敢愛;時而自卑;時而讓愛,常常替他不值。有時候悲從中來,真想指指銀幕,對著身邊的女人大喊:「男人的悲哀,你懂過屁?」然後翻來覆去找來陳昇的歌曲邊聽邊哭過死去活來﹙新一代的可能要找陳小春的《失戀王》或許志安的《爛泥》,自己對號入座﹚。怎知道,在自鳴得意自以為找到共鳴的時候,導演就拍一拍你的肩膀;原來以前經歷的一切所謂苦,竟是那麼微不足道。看撕開的苦,裡面原來真的略帶甘甜。頗有一種曾經滄海飽歷滄桑的味道。
《黃昏清兵衛》之所以稱為「黃昏」,是因為清兵衛為了每天要在黃昏趕回家照顧太太病逝而留下的一對女兒和年邁而患了老人痴呆症的母親而得名。拒絕應酬而被同事訕笑,本應苦其一。費盡心力照顧家人,貧困苦痛,就算得到朋江這般的好太太,卻又只可維持三年,乃於明治維新戰死。人人都說:清兵衛真是一個不幸的人。可導演卻借岸惠子的口﹙在電影中演清兵衛細女的年老版﹚說出清兵衛從來並不苦,他有愛他的人,有一對茁壯成長的女兒,這何止不苦,根本就是一種福氣。原來,又是那種所謂看法。同僚要笑要罵,Who cares?
電影有多分鐘都慢條斯理,甚至有人認為描寫感情方面只是山田洋次的一次平平之作。我卻認為其突破在於那種看破世情的豁達。況且,就算是寫情,在清兵衛生死決戰之前,他終於打開了一個缺口,一種對傳統不宣之於口的感情突破:我~回~來~可~以~娶~你~嘛?隱隱然是一份對女性的溫婉。也是一種男人不用自卑的體恤。多溫柔。就因為有這一種柔情,山田洋次可以寫出一個男人身不由己被捲進戰鬥的矛盾心情,也可以勾劃朋江二話不說就替他寬衣解帶準備死戰的堅毅。直至,死戰回來,死不了,武士跟失婚婦人本就男人授受不親,但,我還是要牽著你的手。這一段,未嘗不是還了導演及寅次郎一個心願。那除了解除了男人之苦的心結,昇華在於導演間接道出了對女人傳統從屬被動地位的一種同情無奈。男人,不苦,因為不介意,只有五十石的收入,迎娶一個「不相襯」的太太。是進步,不再是愛一個人只默默放在心裡就足夠,跟寅次郎東奔西走二十年。雖然不忿心房被刺了一下回馬槍,但,還是在《黃昏清兵衛》找到一個圓滿的句號。
資料來源︰電影雙周刊 (撰文︰海濤)
(原文取自:
http://hk.movies.yahoo.com/030903/173/tz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