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難聽的,換說些好聽的:
1.本片殺陣頗精采,一定是請日本人擔任殺陣指導的。一場忍者部隊夜襲戲就殺得昏天暗地。不錯。阿湯街頭遇襲戰也頗具魄力。
2.小雪雖不是美艷型,但演少婦很夠味道,尤其洗髮那個造型真是我見猶憐。和阿湯哥之間的感情戲還蠻合理,別人拍感情戲最****是男女脫衣服倒下去,但本片兩人感情發展到最****卻是穿起衣服走出去,這點很高竿!!值得讚許!(我可是邊看邊在心中吶喊:不能****阿!不能****阿!導演!你如果讓他們****,你就破功啦!)
3.武士魂的銓釋在我看來雖尚未完全,略嫌不夠深入卻也講了五六分了,可以讚許!
4.武士隊伍回鄉,農民百姓必定鞠躬路迎。武士隊伍進京,京城百姓也是鞠躬路迎。那是個階級森然的年代。武士是高高在上。但是百姓卻是由衷地向他們致敬。因為武士是保護百姓的人。武士接受這種尊敬,同時也要負擔起相同的責任與榮譽。武士接受百姓這一鞠躬可不簡單,有時候是要拿命來換的!我看到農民彎腰鞠躬,心中不禁要想,這樣的時代真的過去了,時至今日,還會有什麼樣的人物走在街上是值得我們對他深深地一鞠躬呢??就算真有這樣人物出現,我們會真心地向他彎腰致敬嗎??還是誰也不服誰??
5.勝元不願意死在槍砲之下,寧願死在武士刀之下。有一點其實他沒明講,他不願死在貧農出身沒有身分的平民軍隊手下。戰國時代起就有這種下剋上的狀況發生。小農出身的小兵竟然可以殺死武士,這對武士傳統來說是很震撼的事。所以武士死在小兵槍下或者被小兵圍起來羞辱割髮,都是那年頭很悲哀的事。可是時代轉動是如此,是武士的宿命。
6.關於時代演進導致武士進退失據、潦倒不堪的情節,推薦大家去看小林正樹導演的「切腹」,那是另一種武士魂,同時也是人的尊嚴問題。武士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人說是武士道導致軍國主義產生的,我個人不同意。答案不是這麼簡單。軍國主義來自軍閥及對天皇的無上崇拜,尊皇的思想可以上溯自尊王攘夷,是來自儒家的,那麼儒家就是軍國主義的源頭?那當然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