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romLin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荷索 影片簡介】
(資料來源: http://bbs.music543.com/ournet.pl/m...UK7AIB/A0UK7AIT)

《劇情片》

1. 生命的訊息 (Lebenszeichen / Signs of Life; 1967, 90 mins)

這是荷索的第一部劇情片,一部低成本、但影像美不勝收的黑白片;故事
背景為一九四○年代初期的希臘,荷索完全以美學和隱喻的手法,呈現一種無
可逃避、致命性的世界觀。遠離家園的德國士兵,駐守在荒蕪孤絕的小島上;
在軍事任務的壓力下,又受到四周環境種種奇異印象的干擾,導致了行動上的
反叛和精神崩潰,逐漸脫離了社會和宇宙的秩序,最後陷入一種不失浪漫和神
話性的瘋狂狀態。在片中,荷索大量使用風景來描繪出人類的處境,建立出他
影像嚴謹的隱喻風格;同時也提出對歷史、自然、文明、個人主體性、英雄主
義、以及瘋狂等等主題的關切。

2. 新創世紀 (Fata Morgana; 1968, 79 mins)

  這是荷索具相當實驗性的一部作品,閃爍而幻覺般的影像,伴隨著十六世
紀瓜地馬拉神聖的創世紀神話、和荷索的前衛正文,融合成毀滅性的夢幻圖畫
,並機敏地用尋常的現實來作為裝飾。本片分為「創世紀」、「天堂」、「黃
金時代」三個部份,導演在種種披著現實生活外衣的事件之中,加進了一些看
似荒謬的元素,營造出世界毀滅之後的空虛與渾沌;整部影片是對於科技、感
傷情緒、自然與人的受剝削的嘲諷評論。創世紀神話的新詮釋,說明了導演激
進的人文主義思想。


3. 侏儒也是從小長大的 (Auch Zwerge haben Klein angefangen / Even
Dwarfs Started Small; 1970, 96 mins)

  一個不知名的囚犯隔離區,居住著一群侏儒,外圍是滾燙荒蕪的火山熔岩
。在封閉的環境中,侏儒的世界,依舊像外面的人類世界一樣,充滿了種種人
性的掙扎與衝突;荷索藉此極端表現主義的象徵手法,掌握了人類生存世界的
縮影,並以一種畸零的生存形式,造成觀者的視覺及思考震撼,更進一步檢討
了文明與自然的對比。

4. 天譴 (Aguirre, der Zorn Gottes /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1972,
93 mins)

  本片在題材和創作企圖上,很明顯地和「生命的訊息」有許多相互指涉之
處;但顯然地,除了改用彩色底片之外,也可以看出荷索創作野心的擴展。一
名叛變的西班牙探險家,篡奪了整個探險隊的領導權,然後以一種近乎瘋狂的
偏執,順著亞馬遜河泛舟直下,去尋找一個傳說中的黃金國。荷索同樣地賦予
了主角高貴的性格,但也可看出荷索對主角的反叛之評價,卻有了態度上的轉
變。「生命的訊息」中的悲觀主義色彩不復存在,而將反叛作為歷史的英雄光
榮傳統的一部份。 本片曾參加一九七三年倫敦影展, 並由「 Sight & Sound
」雜誌選為一九七四年十大名片之一。

5.  賈斯柏•荷西之謎 (Jeder fu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All/The Mystery of Kasper
  Hauser; 1974, 109 mins)

  本片的故事架構,來自德國鄉間的「南德野孩子」傳奇;一個自小便被神
祕地囚禁在一個山洞裡的矮子,在經過十多年的與世隔絕,又很神祕地被放了
出來,重新以一種純真的眼光來適應人類的生活,學習人類使用的語言,以及
認識人類現實社會的百態;過了三年之後,他的身分尚未明瞭,卻又遭人刺殺
,兇手身分也不明……。這也是一個關於放逐的故事;放逐者的身分不明,被
放逐者則在重新回歸人類社會之際,發現並檢討了人類生活中的種種價值觀,
荷索藉由這樣的一個角色,說明了另一種觀看世界的角度,並對生命存有的狀
態,做了一種存在主義式的描繪。本片曾獲得一九七五年坎城影展審查員特別
獎。

6. 玻璃精靈 (Herz aus Glas / Heart of Glass; 1976, 94 mins)

本片在荷索的作品之中,被喻為最具詩意和隱喻性的一部;夢幻般的敘事
結構,催眠式的繁複影像效果,捕捉著種種心靈上的神秘感動。小鎮上,製作
血紅玻璃器皿的老師傅去世,無人繼承調色祕訣,全鎮因而陷入恐慌;年輕的
少主人瘋狂地尋找配方,而另一方面,山上有預言能力的的牧牛人則因熊患、
也因不忍見村民的混亂狀態而下山,兩個角色各自經歷了生命中一段追逐神聖
理想的痛苦旅程,同時也在片尾暗示了尋找新天地的幻影。本片敘事觀點的混
淆,以及極端風格化的美麗凝滯影像,都使得這部影片充滿了迷人神祕的氣氛
;荷索在此片中曾經將演員催眠,以期達到幻覺和瘋狂的影像效果。

7. 史楚錫流浪記 (Stroszek; 1977, 108 mins)

荷索由於非常喜愛「賈斯柏•荷西之謎」中主角布諾( Bruno S )的個
性,特地為他拍攝了這部片子;布諾是個古怪的流浪藝人,精神也有點失常,
曾經在療養院裡呆過一陣子,荷索運用他殘缺的角色,創作一齣戰時出生的孩
子、在美國的小人物流浪曲。片中主角在戰後德國的生活中受到挫折和驚嚇,
便和一個老人和一個妓女,一同前往威斯康辛州尋找新的夢想和生活方式。荷
索對所謂的「美國夢」做了相當深刻的諧擬,主角由美國朋友般的角色,轉化
為後來對美國失望,也反諷了美國影像文化的商業化、瑣碎和虛假。


8. 浮石記 (Woyzeck; 1978, 81 mins)

原著是 Buchner 的劇本,但荷索將其中的時代特徵和文學意圖剝除, 專
注於個人與自然、宗教力量之間的神秘感應。片中主角沃柴克一方面受周圍環
境壓迫,一方面又受到源自宗教的幻影感應,而趨於渙散崩潰;最後手刃不貞
的妻子,再自沈於河。荷索並未將重心放在角色心理層面的描述之上,而是以
明晰、靜謐的影像,佐以全片封閉、禁錮的基調,推衍出環境對心靈壓迫的悲
劇。


9. 費茲卡拉多 (Fitzcarraldo; 1982, 158 mins)

本片又譯為「陸上行舟」,是荷索再度深入亞馬遜森林的作品;表面上看
來是一則富有傳奇色彩的冒險故事,而拍攝此片的過程,經歷了種種天災人禍
,也確實是一場冒險。片中的主角,迷戀卡羅素的演唱,遵守對一隻小黑豬的
承諾,要在叢林區將一艘大船拖過山丘;荷索對電影的執著與瘋狂熱情,都在
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證。本片曾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__________________
在封閉的空間打開一扇仰望藍天的窗.

我的部落格: PromLin的非主流部落
舊 2004-01-16, 04:10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romLi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