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過程:
(資料來源:
http://home.kimo.com.tw/luciuszin/wr/wr_edit.htm)
1985年,維提伊希麥拉居住在紐約的公寓裡,俯瞰哈德遜河的時候,興起了撰寫《鯨騎士》這本小說的靈感,他回憶道:「我聽到直昇機在空中盤旋的聲音,在河面上航行的船隻都在鳴著氣笛,因為有一隻鯨魚游進了哈德遜河,而且還在噴水,於是我想起了家鄉和當地的鯨魚神話故事。」
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深信著祖先是划著獨木舟來到紐西蘭的,東岸的族人相信他們的祖先派凱亞,就是騎在鯨魚的背上來的,因為他的獨木舟翻覆,被鯨魚救了起來。
伊希麥拉經常帶女兒去看動作片,她們都想知道,為何電影裡的英雄都是男人,而女人都只能無助地等待救援,他說:「所以我決定撰寫一部小說,讓女孩當英雄,於是我在三個星期之內,就完成了《鯨騎士》。」
製作人約翰巴奈特,最後決定和紐西蘭籍的導演合作,於是找來了妮琪卡羅,結果證明她表現得非常傑出。
拍攝過程中遭遇的第一道難題,就是拍片的成本非常高,最後是商請紐西蘭相關單位資助才度過難關,接下來是小派這個小女主角的選角問題了,妮琪卡羅回憶道:「我不想找童星來演,我要的是真正的小孩,而且要擁有特定的條件才行,長相沒有特定的標準,年齡也不重要,不過一定要在青春期以前就對了,反正我們要找的是一個特別的小女孩。黛安娜羅文是選角導演,也是本片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她向來以孩童角色的選角而著稱,比如安娜帕昆(【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羅文看遍了好幾所學校的上萬名孩童的試鏡之後,篩選出十二個人。卡羅說:「後來我們讓這十二個人粉墨登場,結果發現凱莎卡索休斯鶴立雞群,她的演技超凡絕倫,因為天賦異稟而成為本片的核心人物,在我心目中,沒有比她更好的人選了。」
此外,製作小組也很榮幸能請到享譽國際的演員克里夫柯提斯(【間接傷害】、【震憾教育】、【奪寶大作戰】),來飾演波魯朗伊這個角色,巴奈特說:「我接下這部電影的拍攝工作之後,就認定克里夫柯提斯是波魯朗伊的不二人選,他最近飾演了許多非毛利人的角色,所以我認為他能接演這個角色,應該會很興奮才對。」
最後一道難題就是決定拍攝的場景,不過因為小說裡已經指定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具體描述了所有的細節,於是只好前往紐西蘭東岸當地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