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romLin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納西色斯湖畔
文章: 6,987
以下資料來源: http://www.peace.org.tw/island/movie/choori_01.htm

天堂赤子心

文 / 仰桓

「天堂赤子心」的導演似乎有意地想要承接從「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天堂的孩子」等片建立起來的伊朗兒童電影傳統,找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用疑惑而充滿挫折的眼光,看大人世界裡的光怪陸離。不同的是,「天堂赤子心」毫不隱藏所關懷的主題:「生命」,於是造就了前兩部片所沒有的嚴肅氛圍。

從整個的劇情來看,導演很明確地想要批判成人世界中對生命價值的輕忽。在這部片中有三個世界,我們從這三個世界,看到對生命價值不同的態度。

第一個世界是小女孩莎拉的世界,這是一個素樸、單純的世界。莎拉是獨生女,家中所有的大人都在上班,白天就只她一個人在家,日子無聊到不行。即使她想破了小小的腦袋瓜去找尋排遣寂寞的方法,她的日子還是有一大段無事可作的空白和一整片無人陪伴的孤獨。因此,當她好不容易買到一隻小雞時,這隻小雞自然成為她生命的全部。小雞被壞小孩摔傷腿後,她整個注意力都集中到這個傷害,她怕小雞痛,更怕小雞因而死去。她不斷地向大人世界求救,換來的卻是「別鬧了,一隻小雞算什麼」的回應。

對呀,一隻小雞到底算什麼?這是第二個世界—即大人世界裡的普遍想法。片子一開始,大人世界就提出了一個大哉問:「花5000元去醫治一隻用100元買來的小雞,值得嗎?」從劇情的鋪陳,我們看到,大人的世界裡有許多的價值在與小雞比較:例如,5000元與小雞的生命哪個比較重要、繁忙的工作重要還是醫治小雞的傷重要、只顧好自己份內的事還是要花成本去醫治不屬於份內工作的小雞重要,甚至渡假重要還是為小雞治療重要?一旦將小雞放到這麼又多價值和選擇中作比較,小雞顯得那麼地微不足道。

看來,小雞究竟重不重要,端視牠被擺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去考量。在莎拉的世界裡,小雞是唯一的價值,所以珍貴無比;但在大人的世界裡,有許多許多的價值與小雞競逐,在「強敵環伺」之下,小雞很容易就被比下去了。
到這裡,我們不禁想問,若莎拉的世界裡也有其他的價值,小雞會有什麼樣的遭遇?如果莎拉有兄弟姐妹陪伴,有PS2可以玩,有電視可以看,小雞的生命在莎拉心中會占據什麼地位?

這個問題可能含有許多「大人世界」裡世故的想法在裡頭。但導演對莎拉所處環境的設定,卻讓這個問題可以問得更理直氣壯。雖然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導演希望觀眾了解莎拉對小雞的關懷是出自於那份赤子之心。但看完電影後,仍然可以很容易地提出質疑:「實在是因為莎拉太無聊了,所以才那麼重視小雞,跟她的赤子之心沒什麼直接的關係」。導演想要站在某個立場,但卻留下了一些破綻,以致削弱了這個立場的說服力,我覺得這是本片最可惜的一點。

不過我想還是順著導演的想法繼續討論好了。我們還有第三個世界沒談。這個世界由莎拉的爺爺以及醫院裡的病人所構成,其中爺爺是個失去愛子,也失去語言能力的人,至於病人則都是殘障者。他們雖是成人,但很明顯不屬於「正常的」成人世界—這是個邊緣的世界。邊緣世界的成人一樣了解世俗的各種價值,然而或許由於本身的不幸,他們親身經歷了生命的課題,而對生命的尊嚴有更敏銳的感受。所以,即使有諸多價值的糾葛,他們仍相信「生命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當看到莎拉那童稚的執著時,他們因之深受感動而伸出援手。這雖然是個弱勢的世界,卻代表了一種經過反思的批判力量。

不過,並非得經過不幸的傷痛才能體驗生命。只要願意,有太多的方式可以引導我們看到生命的可貴。我們不可能永遠停留在莎拉那種純真、單一的世界,我們遲早要陷入世俗的泥沼。孩童的赤子之心少了利益的牽拌,因此很直接地看到生命的可貴,但這不表示已在滾滾紅塵中的我們不能貼近生命的尊嚴。體認生命,除了直覺的感受,更需要反省與批判的能力。「天堂赤子心」撥開重重的迷障,試圖發掘屬於人類原初的心靈,從中找到提供反思力量的資源,然後逐漸肯認:我們可以擁抱各種價值,但生命應該放在更高的層次去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
在封閉的空間打開一扇仰望藍天的窗.

我的部落格: PromLin的非主流部落
舊 2004-01-09, 03:06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romLi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