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伊卡魯斯
很好奇每秒36張的數據是從哪冒出來的.....
一般迪士尼的動畫充其量也只有24張....那還是在一些鏡頭運動時才需要用到24張
一般動作12張就很順了.....日本發展出來的是每秒8張....即使每秒8張,還是非常耗費成本......所以發展出來一種叫"有限動畫".....這種方式在漢那芭芭拉出品的動畫如摩登原始人也大量使用....
所謂的有限動畫就是....在不需要動的時候盡量靜止不動....節省張數...甚至只把嘴巴拆出來作簡單動作....這種方式在大量消耗影片量的日本電視卡通可經常看到....但在需要動的時候...又盡量動的精采....這是日本動畫可以大量製造的成功秘訣
手塚治虫認為....動作流暢並不是卡通最大的重點...只要能達意,故事內容好,還是能被接受的....
而華德迪士尼對卡通的信條是....動作,音樂,色彩.....
這兩位東西方的卡通巨人各自影響了他們卡通不同方向的發展...一個偏卡通面,一個偏影片面....而台灣一直是幫迪士尼,華納等公司作電視卡通的代工....因此所接觸的技術...也是一直以美系為主....問題是台灣其實是適合日系的卡通....省成本...但相對必須有精采的故事,和影片內涵....可惜,台灣從不朝這方向走....
以美系的製作標準....台灣出不起那種錢....也沒有足夠的優秀動畫人才....(為什麼沒有足夠的優秀動畫人才....因為沒有訓練環境,另一方面...工資與美國納方面相差十萬八千里....我曾聽說美國那編負責片子的人員來台灣時....聽說台灣這邊工作人員的薪資...又驚又怒...因為他們付給台灣加工廠商的前和台灣付給勞工的錢相比....台灣從事動畫工作人員簡直像低廉的低層勞工....)
台灣不重視藝術的養成....公司不重視美術人員的專業...由來已久.....
ps.我不知道原子小金剛漢那些電玩動畫花了多少錢....但我相信你們若知道...絕對讓你們下巴掉下來...
另外,3d其實比2d便宜很多(當然,除了使用技術比較高的之外).....差在人工的數量和不需要中間張....而且我看過許多3d的animator都是毫無timing觀念的操作者....意即不專業....
|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的消息
迪士尼早期的電視動畫是每秒36張(我想大概是"白雪公主"那年代,動作非常流暢)
後來為了成本考量才會降低張數,美日都一樣
確實,動畫張數不是最重要,故事內容才是重點
但號稱一億元堆出來的梁祝卻是這樣的表現
對動畫稍有了解或要求的觀眾大概花錢的慾望就少了一半
不是不想支持台灣的動畫發展
但以台灣不尊重動畫的社會,和技術人才的培養不夠專業
而且也沒有高層相關單位來積極發展
台灣不是沒人才,只是沒有培養的環境
想支持也覺得無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