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r Member
|
Steinberg向全世界推出兩個標準,一個是ASIO I/O標準,充許音頻卡廠家為自己的卡建立對音樂家友好的驅動,確保在Cubase環境中有最低的等待時間。第二個也許更加重要的是VST效果標準,它定義了CPU原生效果處理的標準,易於使用及實現,而且廉價。然而其他音頻和音效軟體研發商就都搭上了VST和ASIO快車。實際上除了少數例外(特別是MOTU和Cakewalk),VST和ASIO變成了音樂軟體的工業標準,直到今天。
ASIO(Audio Stream Input Output),直接翻譯就是音頻流輸入輸出接口的意思。通常這是專業聲卡或高檔音頻工作站才會具備的性能。採用ASIO技術可以減少系统對音頻流信號的延遲,增強聲卡硬體的處理能力。使用ASIO驅動延遲量就可能會降低到40毫秒以下。其是為了實現“音頻設備零延遲”的理想,其標準規範,其目的是為了讓各硬件廠商研發出的設備能夠很好的與Steinberg的音頻處理軟體Cubase VST相結合,以使其在數字音頻處理和軟體音源模擬方面發揮出最佳的性能水平。
ASIO完全擺脫了Windows操作系統對硬體的集中控制,它能實現在音頻處理軟體與硬體之間進行多通道傳輸的同時,將系统對音頻流的響應時間降至最短。根據ASIO規範中定義的细節,聲卡廠商可以為其硬體產品編寫出高效能的ASIO驅動程序,使用聲卡硬體對音頻流的響應時間降低到十幾毫秒以內。要知道,即便是對對那些極其苛刻的專業音樂製作人,這樣低的延遲量也是根本無法察覺到的。
ASIO跟DirectSound的確十分相似,二者都是以沒法繞過Windows操作系統對硬體設備的控制、直接與硬件端口取得通訊的思路來實現提高響應速度的目的。不過,ASIO的革命性要比DirectSound更徹底一些:如果把DirectSound比喻成用高級語言實現的程序,那麼ASIO就是用匯編代碼構成的程序——不僅結構更為緊凑,效率也大為提高。更何况,ASIO不僅是驅動上的革命,還需要硬體晶片的支持。在驅動與硬體的緊密結合下,ASIO將延遲降至極低的程度是必然的事情。
不過,如果你的聲卡僅支持ASIO而不支持DirectSound,那麼就無法用Windows上使用小喇叭介面來實現音量控制,而運行最常用的一些娛樂軟體,如WinAmp時,也無法通過播放器界面中的音量介面來控制聲音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