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浴火鳳凰
訪客
 
文章: n/a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剎那
不知道大陸的流行語有什麼?




剛才剎那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例如:身體好不舒服 ∼ 到底是"好舒服"還是"不舒服"?

因為有人真的會用倒反法講話 超不習慣


唉,要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啊。

解釋一:好=很 形容詞,身體很不舒服。

解釋二:好不=非常,狀語,身體非常舒服。


以下供參考:

說說「好不+動詞/形容詞」的悖義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句子:
(1)孩子要一個人走那麼遠,我好不擔心啊!
(2)孩子要一個人走那麼遠,我好擔心啊!
很明顯,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1)中的「好不擔心」和(2)中的「好擔心」實際上都是「好擔心」、即「很擔心」的意思。「不」在其中,並不像在一般的動詞前面那樣起否定的作用,而是使「擔心」的程度加強,也就是說,起到強調的作用。
例句(2)的情況是正常的、合理的,而例句(2)則用了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這種現象就是「好不+動詞/形容詞」的悖義現象。但並不是每一個「好+不+動詞/形容詞」的結構都可以形成這種「悖義」,如下面的例子:
(3)今天,朝思暮想的錄取通知書終於寄來了,我好不開心啊!
(4)看見母親暗自垂淚,我好不開心啊!
一般來說,錄取通知書既然是「我」朝思暮想的,收到了,「我」應該「開心」才合理。和看見母親傷心,一般來說,「我」也不應該「開心」才對。(3)的「好不開心」實際上是「好開心」的意思;而(4)的「好不開心」就是「很不開心」的意思。因此,判斷是否「好不+動詞」的「悖義」現象要看具體的語義環境。本文試圖分析一下其中有沒有一些可循的規律。
1、能產生這類悖義的「好不」後的動詞/形容詞往往以表示人的心情、感情或與人的心理活動、心理期待或心理反應有關的居多。筆者查了一下參考書,發現有以下這些動詞可以作為例子:
悲傷 悲觀 悲痛 被動 愁悶 愁苦 擔心 倒霉 妨忌 煩惱 古怪 害臊 寒磣 糊塗寂寞 艱難 驚險 可憐 可惜 恐慌 困難 苦悶 難看 難受 難聽 難聞 疲倦 疲勞淒涼 氣憤 蹊蹺 憔悴 窮困 曲折 深奧 危險 性急 擁擠 怨恨 痛心 委屈 遺憾 憂愁 冤枉
2、在有幾個「好(+不) +動詞/形容詞」並列的情況下,其中的「好+不+動詞/形容詞」的結構多半不屬於悖義現象,如例(5)(6):
(5)累你多受一星期的洋罪,我好難過,好心痛,好不舒服。
(6)我願意愛你,像你愛我,好真,好誠,好純,好不平凡。
因此悖義結構在句子中,往往是單獨一個,而非一連串的「好不+動詞/形容詞」的排列,像例(1)(3)那樣。當然,單獨一個「好不+動詞/形容詞」,並不能決定它就是悖義結構。如(4)那樣。又例如:
(7)舒舒服服地洗了個熱水澡,好不痛快!
(8)聽了這種無理指責,她心裡好不痛快。
很明顯,(7)中的「好不痛快」是悖義結構,而(8)中的不是。分析的根據,只有依據語境,即上下文的意思來定。因此,單獨的一個「好不+動詞/形容詞」往往是歧義的。
3、個別動詞/形容詞在此類結構中意思固定,不隨語義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對於這種用法,《現代漢語八百詞》這樣解說:「好+不+形容詞。限於部分雙音節形容詞,表示肯定的意思。」意思就是說,「不」在其中不起否定的作用,因此屬於悖義結構。例如:
A、(9)好不傷心:市場上好不熱鬧。(=好熱鬧)
(10)他哭得好不傷心。(=好傷心)
B、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固定的悖義結構也有不帶「不」的,也就是說,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而當它的形式是否定的時候,意思也是否定的。如:
(11)好容易:找了半天,好不容易(好容易)才找到他。
4、即使是在同樣的語境裡面,也可能產生歧義。也就是說,同一個句子裡的「好不+動詞/形容詞」結構可能是悖義結構,也可能不是。這時只能靠說話者的語氣或上下文來辨別了。例如:
(12)這次郊遊,大家玩得好不開心!(大家都說,下星期再搞一次這樣的活動。)
(13)這次郊遊,大家玩得好不開心。(半途下了大雨。)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歧義的悖義結構也有不帶「不「的。例如:
(14)這孩子好聽話。(叫他幹啥就幹啥。)
(15)這孩子好聽話。(叫他摘豆偏摘瓜。)
很明顯像(14)的語境裡,「好聽話」就是「真聽話、很聽話」的意思。而在(15)的語境裡,「好聽話」卻是「真不聽話、很不聽話」的意思。
綜上所述,「好不+動詞/形容詞」的意思還得在具體的 語境中具體分析。而語言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我們不可能總結出一條絕對規律或用絕對的語法限制之。
舊 2003-12-18, 05:02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