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KEVIN SPACEY
這部電影我還沒有看過 不過聽說不錯
有沒有寫的比較好的影評可以推薦一下呀
如果不錯的話 價錢還可以我想我應該會去買吧
|
黃建業 [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
社會邊緣角色的青春藍調,迷離的氣氛,為狂野的少年撒開宿命的羅網。
張志華 [傳播媒體工作者]-------------
走出[美麗時光]我看到的是希望,國片的希望。
王墨林 [劇場工作者]-------------
青春總是走得瀾滄,沒什麼理由,就是執著地,要把生命撞出一個道理。
但唐謨 [劇場工作者]-------------
寫實詩化的影像,潑灑出台灣少年的悲壯青春,繼《風櫃》之後新的感動。
雷光夏 [音樂創作人]-------------
[美麗時光]是早謝卻堅強,如幻且永恆。
黃廣智 [EMI唱片國內處總監]-------------
充滿想像與青春活力的抒情詩篇!!
曾壯祥 [台灣藝術大學教授]-------------
這部影片,把生與死看成同樣的真誠而又虛幻,可喜又可悲,剛好可以點出現在年輕人的心境。
光禹 [知名廣播主持人]-------------
一頭栽進這個夢幻和真實交錯的故事裡,就教人無法自拔地迎接著連串的驚奇、殘酷、墜落和美麗,直到情緒已氾濫成海的時刻•••
傑夫 [ 廣播電視 主持人]-------------
如果有一天我要實現拍電影的夢想 ,拜託張作驥導演找我來演。
他很會抓住人的特質,比史匹柏還厲害!
劉嵩 [寶花傳播負責人]-------------
雖是[美麗時光],但是暗潮洶湧。
陳振熒 [艾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現實世界對於年輕放浪的困擾與無奈, 透過純真想像與青春生命力, 依舊可以編織出最動人的美麗時光."
雷驤 [名作家、藝術工作者]-------------
這部電影的敘事涵蓋一個人口眾多的家族,之中至為密切的兩個表兄弟的遭遇。起初看片子,角色的人際關係我們不是很懂,還有客語、台語、中國方言交錯流通,我們一概看字幕加以瞭解。這也毫不阻礙觀眾的興趣。故事中基本的日常生活相的焦點流轉,而我們的興味所在,正是想「弄清」這些角色的關係原委。
小的時候我初習作文,老師出題目曰:「我的家人」。
老師解說道:如果作文從「我的父親是個男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然後依次寫到母親、姊妹的形貌個性等等─此是最劣等的描寫家人的法子。老師接著提出一種比較高妙的關於「我的家人」的寫作法:即文前並不一一直接介紹家人,而設計一項發生在家裡的事,通過事件的演變,家庭成員都有機會顯露他們各自的個性、處境與反應。還記得當幼時的我好生羨慕,雖然一時學不會,這堂課的啟示終生難忘。
張作驥新片[美麗時光]對於「家人」的敘事法─確乎依著此法而展開,先不管既已存在的關係全貌,只把情節一路鋪排開去,觀影的人在各場面上辨識、揣度彼此間的關聯、事件背後未敘之事,以及可能卻未必連續發生之事。
話說回來,此法絕非張導專屬,當代的戲劇、文學、電影表述,這算是普通的手法罷。
末尾表兄弟倆終於淪為討債公司小弟(前面的表述已經使此一情境附生血肉了),「工作」中殺人必不可免,而殺人者被仇家追殺,也係通俗情節,然而,《美》片中兩種相異的結局重複替代,顯示出生還者道德補償的心理。
2002.6.4 台灣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