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
DivX Pro 5.1.1, XviD 1.0.0 beta1, WMV9 VCM 測試 1
測試高品質時各個 codec 的表現。
高品質的定義是 quantizer 接近 2 的品質,以 DivX Pro 5.1.1 q~=2 壓出來的檔案大小為基準,也就是一般人壓檔時根本不會去用的品質
雖然實用性很低,不過由測試中可以分析一些 codec 的特性。
測試訊源 1 是魔法護士小麥的 OP,640x480, 23.976fps, 2168frames, 1:30sec。
訊源類型是動畫,畫面是那種很乾淨,只有純色塊,對比高,色彩亮麗,具有銳利,而且呈鋸齒狀的線條。
這個訊源由於沒有用上 IVTC,在一些高動態的畫面會爛掉,有非常明顯的 mosquitos 壓縮瑕疵。
mosquitos 就是在銳利線條周圍會出現的那種斑斑點點的壓縮瑕疵。
各項測試是直接比對原始 MPEG 的 YUV 4:2:0,沒有經過任何轉換,確保數據的正確性。
PSNR 是比較壓縮前、壓縮後畫面的差異,單位是 dB,數值越高代表差異越小。
PSNR 越高代表 encoder 的"任務"(盡量減少失真)做得越好,但是由於人眼對不同類型失真的敏感度不一樣,所以 PSNR 不一定代表視覺品質。
例如下面網頁中舉的例子,MSE 一樣是 225,但是視覺品質卻差很多
http://www.cns.nyu.edu/~zwang/files.../demo_lena.html
然而在高流量的時候,由於各種明顯失真的壓縮瑕疵逐漸減少,各個 encoder 的差距拉近,剩下的是極細微的差異,這時 PSNR 的可信度(和視覺品質的相關性)也應該會逐漸升高。
部分 test 有加測 VQM 和 SSIM。VQM 是 DCT-based Video Quality Evaluation,根據 Human spatial-temporal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做評量。人眼對空間頻率(畫面複雜度)和時間頻率(動態)越高的失真越不敏銳,所以根據 Human spatial-temporal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做的 VQM 評量,"也許"會接近人眼視覺看起來的品質。
用這個理論做成的商業軟體,就是知名的 JNDmetrix-IQ
http://www.sarnoff.com/products_ser...ual_quality.asp
VQM 的分數 0 代表視覺上壓縮前、壓縮後無失真,VQM 數值越小,失真程度越小。
SSIM 則是 Structural SIMilarity (SSIM) index,詳細資料可以參考
http://www.cns.nyu.edu/~zwang/files...ssim/index.html
SSIM 的數值越接近 100,品質越高。
關於視訊品質評量,有興趣者可以參考這個網站
http://www.its.bldrdoc.gov/vq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