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宗毛
結論是9600Pro/XT的VS性能應該是高於9500Pro?
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別的理由了呀……ATi號稱的"記憶體控制器最佳化"?
VS單元來說RV350和R300應該是沒有分別呀…?
|
來講另一個可能吧.
硬要說的話, RV350和R300/350的差別應該在於1Quad/2Quad的差異.
每個Quad為一個2x2 pixel的組成, 在這個組成內VS(T&L)的資料是共用的,
而不是每條管線都有一份自己的T&L資料.
所以在繪製Triangle邊線的時候, 會有部分管線閒置.
一般由於Triangle邊線繪製所造成的損失大概都在5%以下,
但是每個管線準備一組自己的T&L資料FIFO帶來的成本差異可能不太合算,
於是一般都採用Quad為單位.
ATI自R300第一次引入2Quad的設計,
NVIDIA則自NV10以來全部都是1Quad構成的管線.
R300是採用2Quad的構成, 兩組不同的管線組成各自有2個VS和4條Pixel Pipe,
各自負責繪製64x64的方格, 然後畫面便以奇偶交錯的64x64一個一個方格構成.
在關閉FSAA的狀況下, T&L方面會因為對Quad的處理, 而有一點點小差距;
但是放大到高解析度或者是開啟FSAA的時候, 這些差距會被記憶體頻寬以及管線數量掩蓋掉.
不然R9500pro(275MHz的4個VS/8條管線)與R9600XT(500MHz的兩個VS/4條管線)看起來似乎對Raw Power而言是差不多的.
總之, 我覺得是引擎在處理上帶來的微妙差異.
----
話說自9500pro推出到停產以來, 目前市場似乎不曾再有這麼高C/P值的產品了.
放眼望去目前市場上可以繼承最高C/P值產品寶座的候選人--我自己看中5900SE/XT--似乎也不一定有超越前輩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