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oolchet
今天中國時報D2版有一篇聞天祥寫的影評.....
|
中國時報 影視娛樂 921123
紀錄「科倫拜校園事件」 麥克摩爾赤裸裸雄辯
◎文/聞天祥 我不相信紀錄片有所謂絕對客觀這回事;即使是紀錄片教父約
翰葛里爾森都對紀錄片下了這樣的定義:「以真實為素材,做有創意的
處理。」如果前者是所謂客觀存在的話,別忘了不可或缺的後者,指的
正是導演的主觀。
你可以把這個主觀隱藏得很好,譬如不加旁白、不用字幕說明、甚至連
音樂都不用,彷彿自己是牆壁上的一隻蒼蠅。然而當你在決定鏡位,至
少在剪接台上面對底片作出取捨的時候,主觀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因
此有人選擇不掩藏,甚至讓觀眾確確實實知道拍攝者的存在、涉入、甚
至影響。麥克摩爾的「科倫拜校園事件」即是後者。
「科倫拜校園事件」是幾年前發生在美國一樁兩名中學生拿槍掃射師生、
造成多人傷亡的真實事件。但麥克摩爾只不過是從這個事件出發,探索美
國層出不窮的槍枝暴力與殺戮行為,所為何來?他毫不避諱地走在攝影機
前,以他辯才無礙的口才去誘發被攝者,這不是造假,相反的,你可以看
到一些刻意壓抑的真實態度,真被他給引誘了出來,同樣的,偽善的假面
,也很難在他面前遁形。
麥克摩爾實在太過聰明(即使他連大學都沒畢業)。他在敘事上的能力之強
,不只是利用動畫諷刺美國史,或藉由「What A Wonderful World」批判美
國各種施予外人的國族暴力;他對事理的推演辯證手法,更教人嘆為觀止。
整部片看他一層一層往裡剝,當你以為他好像告訴你答案了,下一秒鐘他又
舉出反例,推翻你以為的結論。
譬如他提供出美國持槍率領先全球的數據時,你會以為他想直接了當說是因
為持有槍枝的比例太高,才會慘案不斷;但下一秒鐘,他立刻讓你看到隔壁
的加拿大人持槍率更高,但人家卻可以居不閉戶。或者是因為美國獨特的殘
酷建國歷史所致嗎?其實也不對,英國、法國等老牌殖民國家,或是攪得前
半世紀腥風血雨的德國,雙手所沾的鮮血也不比美國人少啊!
所以你不能因為他論證的生動以及雄辯滔滔的能力,而硬說他過於主觀或扭曲
真相,事實上,我反而看到他不斷地告訴你,不能輕下結論:槍枝的氾濫、媒
體的嗜血、青少年教育的失衡、社會制度的病態、甚至消費主義與恐懼文化的
結合…,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即便最後他刻意煽情地去質疑奧斯卡影帝、也是
美國槍枝協會主席卻爾登希斯頓時,他所提出來的也非簡單地回到槍枝問題身
上而已,而是以人道立場去質疑對方怎能毫無所感還振振有詞的麻木不仁。
這麼渾厚、豐富、生動且又發人深省的作品,足以挑動你的神經,直達大腦與
心靈。麥克摩爾非但沒有污衊紀錄片,反而更誠實地面對紀錄片,並為它拓展
了影響的層次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