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swroom
兩者的比較:
Hardware error correction(PI/PO):
CD-R的MAX PO值很接近零,但是DVD+R(沒有測過DVD-R的PIPO,所以不敢說)的MAX PO值是4已經叫做很好了...為何會這樣呢?
|
不知,我也很好奇,也許是製程還不夠成熟?
和 CD 的 C2 不可修復錯誤(E32)一樣,POF(PO Fail)是無法修正的錯誤,PO 值是 4 豈不是代表完蛋,資料燒到 DVD+R 上之後就錯了,如果是壓縮檔豈不是沒救了?這樣誰還敢用,可是幾乎每一張測起來都有 POF,還是我理解錯誤,測試軟體(K's Probe)的 PO 值不是 POF 的意思?
站上有許多光碟的專家,雖然有幾位被停權了

,不過相信還是有人能解答
又,PI Error 的標準是,8 個 ECC blocks 的錯誤總和要小於 280 個。
引用:
Data Layer error checking:
CD-R的Mode 1、Mode 2 Form 1和Mode 2 Form 2也在每一個Sector記錄了CRC的數值,而Mode 1更加有ECC進行錯誤修正。DVD方面有沒有像這些的EDC呢?
|
有。
硬體層糾錯,CD 用 CIRC,DVD 是一起整合使用 RSPC。DVD 用的 RSPC 矩陣編碼,錯誤率(BER)比 CD 低 10 倍。DVD 每一個 data frame 除了 2048bytes 的 main data 之外,都有 4bytes 的 EDC。然後再經過 RSPC 編碼成 ECC block,整體 EDC + RSPC 加起來,防錯的能力比 CD 強,同時紀錄 EDC/ECC 所需的額外負擔(overhead)比 CD 少,較節省空間。
http://www.hometheaterhifi.com/volu...ty-10-2000.html
往下拉找 CD-ROM (Yellow book) 和 DVD / DVD-ROM 那一段
http://www.opticaldisc-systems.com/2002NovDec/DVD80.htm
這裡有更詳盡的比較。
不過規格上怎麼好都沒用,燒出來 PO Fail 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