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馬丁史柯西斯的專訪
http://ent.sina.com.cn 2002年11月28日11:39 南方都市報
大陸人比我們用功喔~她們還有翻譯稿呢~台灣的傳播界要加油囉
小弟把這篇文章轉成了繁體不過有一些翻譯差別沒有修正~大伙將就一點吧~
“拍電影就像做一個巨型雕塑”
本報特約作者專訪《紐約黑幫》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代表著美國電影的藝術成就,他的《出租汽車司機》、
《憤怒的公牛》、《好傢伙》都是載入影史的經典。這次他集中了這三個成功因素,
加上巨額的投資,龐大的佈景,精益求精的細節,以及特技之王ILM公司的加盟,使
這部影片有望成為一部史詩型的黑幫影片。
獨家專稿記者(以下簡稱“記”):我們來談談你剛完成的影片《紐約黑幫》
(GangsofNewYork) ,這是部關於紐約街頭暴力的歷史劇。
馬丁斯科塞斯(以下簡稱“斯”):你說得不完全對,電影雖然是關於紐約,但只是用
了城市的名義,其實這是部關於被主流拒絕的地下幫派以及底層窮人各自的小社會的
故事,這些團體根本無法進入社會的權力結構。
“我不想用電影來證明、建議”
記:在“911”之後,你是否擔心人們的安全感問題,如何呈現一部關於底層幫派的
電影?
斯:不對,這部電影不是探討暴力,是一些別的問題,包括什麼是美國?移民能算是
美國人嗎?以及我們作為美國人如何去接受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我不想用電影來證
明、建議,但這部電影恰巧屬於這個範疇,因為在這個階段美國人都在考慮這個問
題。在另一個層面上,選擇紐約作為歷史背景是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美國。
這是個海港,移民來美國的第一站,剛下船的新移民能做什麼?他們必須找個工作,
然而他們並不受先期移民的歡迎,部分原因是美國社會的黨同伐異,這片子正是在講
述這種狀況。
“最喜歡剪接”
記:整個製片過程中,什麼工作是你最喜歡的?
斯:哈哈,剪接,然後是拍攝。因為總會出現很多問題,都是導演過程中自然出現
的。這如同做一個巨型雕塑,你總是磨掉一些,再磨掉一些。總之,它們需要解決,
我會經過一些焦慮的過程,而且我知道我在解決問題時挺放鬆,我不會考慮演員演不
演得了?壞事會發生嗎?會下雨嗎 ……等問題。
記:好像你一直和瑟爾瑪•肖恩馬克(ThelmaSchoonmaker,剪輯師)合作,對於電
影製作的其他人你是如何選擇的?好像你曾和好幾位攝影師合作過。
斯:這是挺個人的,主要是我感覺某人可以勝任而已,像劇作方面《紐約黑幫》是傑
考克斯(JayCocks),我們是30年的老朋友了,一起構思這個劇本也有一段日子了,
至少考慮了25年。
“從情感角度來講,壞人應被英雄剷除,這是傳統美國史詩片的套路,而我片中的壞
人是絕對骯髒,英雄只不過是好點的壞蛋。”
記:我聽說你在剪接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麻煩,特別是接近片尾處、兩派間全面開打
的那場戲。
斯:電影以火拼為結局,主體上是比爾(丹尼爾戴路易士扮演)與阿姆斯特丹(萊昂納多
迪卡普里奧扮演)之間的決鬥,電影的主線講述阿姆斯特丹必須面對、挑戰前輩,在一
定意義上後者可以看成他的父親的角色。從情感角度來講,壞人應被英雄剷除,這是
傳統美國史詩片的套路,而我片中的壞人是絕對骯髒,英雄只不過是好點的壞蛋
(笑),後者殺死前者,這種結局暗示整個社會的變革,新的潮流代替舊的傳統。1865
年以後,美國的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這也是變革的終點尾
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