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George Chen
小弟覺得將iLink(IEEE 1394a)列入似乎不妥!它雖是傳遞數位資料沒錯,但嚴格上來說是一介面規格,視頻訊號只是眾多應用之一而已,多應用在大量數位資料傳遞及處理,就算應用在視頻上也不宜拿來評論其品質,應就其速度及穩定性討論之,品質還得視接下來的數位處理能力而定,不一定因使用iLink品質就是最高喔!且其資料要不要壓縮還未定呢!更何況實際產品運用iLink做視頻"播放"更是少數應屬異類!而就傳遞數位資料而言另有USB 2.0及更新更快的IEEE 1394b呢!
另外DVI也還區分類比、數位及混合等等......,並非一定是數位喔!目前量產的產品多是使用數位倒是事實。還有VGA Cable和Component Video(BNC)-類比-BNC插頭x(3-5)兩者若應用在視頻上的品質應是相當。
PS.以上品質比較皆排除了線材品質的因素。
|
對不起,我在數月前寫這篇文章時沒有做資料搜集,只是憑印象寫下,現在看起來發現很多錯誤....
理論上,BNC x 5正確是與D-Sub和DVI-A同級,數碼介面也不應與類比介面混合地說...現在已知的是DVI-D要到2048x1536已經有很大的難度,但現在的D-Sub接近所有的顯示卡也能支援到2048x1536。
iLink方面,現在的家電設備受得起的訊號只有DV(DCT 1:6壓縮)和MPEG-2 TS,我所指的家電包括電視機、錄影機等,計算起來,640x480@30fps的無壓縮訊號也要S400才有可能受得起,但我沒有iLink的規格,所以不知能不能傳送無壓縮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