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clee
做菜的比喻,好像大家都有點離題
PromLin兄的重點是看電影不需全部看完,就像難吃的食物不必全部吃完才知難吃
我是針對這個比喻說明為何不恰當,其中cdplayer兄舉了吃牛排的例子反駁,這位大大都誤解了我的意思
"第一次"看到一部電影,基本上從頭到尾看完再作評論比較中肯,不看完可能連結局都猜錯,這樣就評為大爛片,實在說不過去,而且評一部電影是透過後天的學歷,人生的經驗,再配合個人主觀的感受,好比年長一點的人看"金池塘或長日將盡"的電影,感受會比年青人較深刻
"第一次"吃到一道從未吃過的菜,很自然是用先天的感覺去判斷好不好吃,就像第一次吃上海酸辣湯,吃一口就感到酸辣味,不可能吃到最後變成綠豆湯的味道,同樣可能有人第一次吃就覺得很好吃,一口把它吃完,有人可能覺得很難吃,吃一口就吃不下去,至於之後換廚師或多吃幾次,改變原先認為不好吃的感覺,又是另一回事,與原先的比喻有點不同
我再強調這個比喻的重點是"第一次"的接觸,第一次吃到的東西,可以不必吃完就知它是酸甜苦辣,但第一次看到一部電影,不看完就說是爛片,請問有沒有看完才發現其實還不錯看的可能性?
|
哇喔,我進pcdvd的時間算短,不過就一兩年吧,在這一兩年的期間,這篇主題算是少數
讓我感覺到越看到後面越沉重的討論,字好多,文也很重,突然發覺,有時看到人家回文,
短短幾個字,但卻精闢的讓人拍案叫絕,那種感覺真是不錯!
之前有bbs站還規定發文一定要三行以上,意是三行內就是灌水,似乎就定了"要言之有物,要從三行開始",想想還覺得滿有趣的.
嗯,我並不是用牛排的例子反駁,或許這麼說,我想表達的是,在這個世界上,不論是地球
上或是地球外,每天發生的事,從日出到日落,再到日出,大概也就那些了吧,資訊的發達,
或是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外星人等,能接受的也大有人在,活的越久,也就越不容易
對事物感到驚奇,幾年前當我看到日本一國小學童遭人殺害,兇嫌還將被害人小小的
頭顱割下放置在該小學的大門口,這個新聞可震驚了我,更駭人的是,當兇手被抓到時,
兇手竟然只是個高中生!!當時這則新聞讓我shock,而事隔多年,最近還有相同的案子
發生時,我的感覺是"還是會有這種人存在",當初的震驚已轉換成對社會經驗的認知,
電影,小說,文藝作品,或者食物,我認為亦是如此,它們所能發揮的,大概都脫不了我們
所能認知的範圍了,當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很平凡的生活,透過導演的巧思,透過運鏡,
透過演員精湛的詮釋,也能拍出讓人看完大呼過癮的電影,像我最近看的張藝謀的作品,
幸福時光,就給我同樣的驚喜!經驗是累積的,累積的經驗讓我們有更廣的視野來觀看一
件事物,所以,很可能我第一次吃的菜,但之前我已吃過類似的料理了,我便會以經驗來判斷
它是好吃或者合不合我的口味,電影對我來說也是如此,電影工業也是一直在累積成長,
也不能拍出以前就有人拍過的主題或點子,不然所謂的歷史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
在上一篇文內有提到,電影還是不太適合起承轉合,前面平淡,而越來越精采,因為相對
的跟從頭到尾都精采的電影相比,似乎就少了點吸引力了,畢竟,電影能算是藝術,
也能算是商品吧!我想,我還是回到那個好看就說棒,不好看就認為不好看(個人觀點,不用po上來引發筆戰的

)的那個愛電影的影痴吧,這種義正嚴詞對我來說還是沉重了點,就讓大地歸大地,塵土歸塵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