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oetliu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627
電影是大眾藝術,
台灣從「新浪潮」開始,
學術風氣盛行,而且產生文人相輕以及強烈排他主義,
加上資金又不夠雄厚,玩了幾次也就完了。

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小畢的故事跟風櫃來的人還能找到清新與生活,
海灘的一天開始,看電影越來越艱澀,
觀眾不是電影系的學生,過厭了看電影像上課的日子,
也對導演的「生活」與「主義」失去了興趣,
加上台灣的社會生活越來越讓人想逃避,
躲到電影院裡,看的卻是比現實還要現實的黑暗及灰色描述,
請問誰還對這樣的電影有興趣?

也許我沒資格這樣說,但是我真的反而認為,
台灣許多導演太膚淺,
對於人性與人生都沒有什麼體會跟領悟,
所以拍來拍去都是一堆大道理跟某某主義的反射,
卻很難拍出讓大多數觀眾都共鳴的東西。

真心的呼籲,請台灣的導演與未來的導演們,
學著稍微「媚俗」一點吧!
也許媚俗之後,才能瞭解怎樣去讓你的心血打動觀眾。

美國的導演Ron Howard,小時候是演員,
開始執導演筒的時候,也是拍了Backdraft這樣特效很多,
卻不被視為有「深度」的電影以後,
累積很多年的「大眾電影」導演經驗,
於是拍出了A Beautiful Mind這種得到奧斯卡肯定,
也許仍然不會被視為藝術片,
但是卻通到了許多觀眾心裡的共鳴的電影。

台灣的電影再不加油,
真的就沒有人要看了。
好悲哀。
舊 2003-09-25, 01:32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etliu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