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sic Member
|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huhm
這裡解釋小弟所說"導熱雙面厚膠片"效果比"小銅片"好的原因...
請參見示意圖~

這是小銅片的應用情形...
GPU的熱量大部分透過BGA封裝的錫球傳導至電路板上,
再經由導熱AB膠固定小銅片於顯示卡電路板的背面,
最後再把散熱片用導熱膠固定於小銅片上...
熱傳遞的途徑:
GPU->錫球->電路板->導熱膠->小銅片->導熱膠->散熱片
熱傳遞的面積:
由於小銅片需要避過GPU背面的SMD零件,所以面積不能太大,通常僅1x1cm左右

這是導熱雙面厚膠片的應用情形...
同樣低,GPU的熱量大部分透過BGA封裝的錫球傳導至電路板上,
接著黏上這膠片到電路板背面,並在另一面黏上散熱片...
熱傳遞的途徑:
GPU->錫球->電路板->導熱膠片->散熱片
熱傳遞的面積:
由於膠片具有柔軟性,黏上散熱片及電路板後,使力可將其密合於兩邊的接觸面,
形成幾乎完美的導熱面積...約5x5cm左右~
-------------------------------------------------------------
總結說來,
小銅片雖然具有相當高的導熱效能 (熱導率小弟沒記錯好像是300多的樣子)
但是效能都折損在"接觸面積過小"以及"需使用AB膠黏合"等問題...
小銅片就像是 一個水庫只有一個很小很小的洩洪孔道,
雖然排水速度飛快(銅熱導率高),但是畢竟尺寸太小(導熱面積小),
單位時間能排出的水量還是有限,
而且,別忘了,出水口前後還有大量的枯枝樹葉雜物等阻礙排水速度
(銅片兩面都需使用導熱AB膠黏合,導熱AB膠最高熱導率不超過5.0,完全阻礙銅片300多的熱導率)
導熱厚膠片像是 水庫一整面打滿了無數小洞,雖然排水速度慢(膠片熱導率3.0),
但是整面水庫壁可以同步一齊放水(導熱面積大),而且不會有阻礙過大的問題...
也就是 小銅片的組合 整體 熱阻 高於 導熱膠片的組合~
這不僅是理論上的說法,
小弟也實際測試過了,的確可以驗證這個效能差別...
另外,
關於這導熱雙面膠片的材料,
小弟已經找了快2年了,也常托朋友從日本帶回不少材料,
直到現在這片ZEX 720ZX是測過最好的,
效能跟材料特性都是...
希望以上的回覆讓大家有看都有懂
|
這個我不太能認同,銅塊是小水流,有讀過IC製程都知道,IC封裝配線使的ic變大,但主要的電晶體部分,只有中間小小的一部份,所以所有的發熱都來自於中間一小部份,像CPU以前把整個封起來,所以我們要塗佈的面積比較大,但現在就沒有完全封裝起來,所以面積小很多,而顯示卡的實際電晶體面積一定比CPU小上很多,既然所有發熱都來自於電晶體部分,故發熱點是小於1cm*1cm,故貼那麼大的面積,並不會有非常大的差異,好處只是能固定散散熱片!!
至於貼佈面積,你可以試想,再CPU上面貼一個雙面膠,把小銅塊貼在die上面,或是利用厚散熱片,把整個CPU貼住,我想結果不用做馬上就可以知道,是貼厚散熱片的CPU會有燒毀之虞,至於huhm兄我覺得你的一直有點再誤導大家思考的方向,像貼多層跟簡單貼幾層,並不能代表哪個導熱好,那個散熱好,重點是他的導熱效果,並不是在於層數問題,導熱雙面膠,跟導熱厚雙面膠,做個比喻吧---導熱雙面膠像是一層塑膠膠去裝熱湯,雖然可能導熱沒有很好的係數(我覺得導熱係數是廠商騙人的遊戲,只是參考值),但卻因為薄,我們一摸就很容易被他燙到,而厚雙面膠,可比喻導熱比本來良好的塑膠碗盆,雖然導熱比塑膠袋好很多,卻因為厚度,卻反而不燙了!!
比喻厚散熱片,是一個很多孔,無數小洞,但可惜洞太小,需要流很久,如果一個順暢的大洞,反而會迅速帶走所有熱量,我怎都看不出來,銅片是小水流????
銅片他剛好在所有發熱點所在,故是一個最理想的導熱體,厚散熱片,因為涵蓋了許多不是發熱點,故沒有對症下藥!!
我在此一直強調,薄就算導入係數再差,也可以迅速導熱,像散熱膏,就是因為薄,厚導熱係數沒有非常的高,是沒有效果的!!
在此我不禁懷疑huhm,很多理論是乎都是帶領我們往錯誤的方向思考,而銅片跟你的散熱厚片是一個完全不相干的東西,你卻要硬拿來比,你只需要強調厚散熱片的便利性就好了,卻一直拿他導熱效果吹牛  ,厚散熱貼布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並不是一個主要的散熱,其中還有一層很厚的pcb板,故所有導熱還是需要由正面排去.希望你能提出正確且合理的推想.
所有的測試並不會完全正確,因為可能因為人為操作不當,使得會有錯誤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