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evens
呵呵~語意上不同~指的相同!!
我所說的就是實際上等於135片幅的焦長!
例如NIKON他那幾支剛發表的DX鏡!就是標明使用在1.6的DSLR上~像是那隻"AF-S DX Zoom Nikkor ED12∼24mm F4G"~就是不需要乘上倍率~就相當於135片幅的12∼24mm焦長!!!而非標明在"非1.6倍率"下的焦長視野!
只在這裡是質疑~CANON這顆EF S專用鏡的用意~既然還需要乘倍率~為什麼還要搞一個專用規格(難道就是只為了能夠讓低價DSLR能以合售鏡頭的價格上有競爭?!?!)?!?!這點很匪夷所思!!!既然就是專用~為何不像NIKON DX鏡~把"實際成像"的"焦長視野"標示出來!
再者~既然說明了這顆EF S鏡頭直接裝在於135片幅下~會產生成像圈~那麼這顆鏡頭所標明的"135"片幅下的焦長(EF S 18-55mm)~也變成沒意義~因為是絕對不可能用在135片幅上來產生成像圈吧(當然鏡頭構造也不能讓300D(反光鏡會後移再掀起)以外的機子使用)!!
而還要人這樣乘來乘去的!
這應該大家都看的懂我說什麼吧
|
唉~~~~你果然看不懂我在說什麼....可惜....也許是我表達能力差吧。
http://www.nikon-image.com/jpn/prod...-s_dx_12-24.htm
好,你說NIKON的DX鏡對吧,我們來看看NIKON網頁介紹那一支DX Zoom Nikkor ED 12-24mm F4G,裡面可是寫到「焦点距離12-24mm(Яヵ⑦ЫЖУю一眼яиズ装着時18-36mm相当)ソ超広角я⑦И」,看到了沒?他還是要乘以1.5倍。
再來OLYMPUS的4/3 DSLR系統:E1,他也是開發了「4/3系統專用鏡頭」,名稱為ZUIKO Digital(ZUIKO是漢字「瑞光」的念法),雖然是專用鏡頭,但是你若要換算成傳統相機的焦距,還是要乘以2倍焦長。
好,為何這些都要乘來乘去的?那是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傳統相機的焦距所對應的視野範圍」。一看到24、28,就知道是廣角,一看到35,就知道這是標準焦距;一看到50,就知道這大約是肉眼的視野;一看到80以上,就知道這是望遠了。
因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觀念,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數字,所以那些乘來乘去的動作,其實只是要讓我們去「看這些比較習慣的數字」罷了。不然一台300D配上200mm的鏡頭,看起來似乎是中段望遠,其實他的焦長對於傳統相機來說可是320mm的高倍率視野。
其實根本你不用乘都沒有關係,若我們已經習慣以中低階DSLR那種較小的感光面積的話。用300D用久了之後時,我們可以不去乘以1.6,直接習慣說「22mm就是標準焦距、31mm就是肉眼焦距、18mm是廣角焦距」。因為鏡頭的焦距就是這樣不會改變的啊,你要是覺得24mm鏡頭根本不夠廣,你也不能說他拍出來是38mm焦距,因為他實實在在就是24mm,只是他配合300D拍出來的視野,沒有傳統相機那樣廣角就是。
焦距是鏡頭的規格,不是相機的規格。鏡頭上面寫多少焦距就是多少,只是因為相機不同會有不同的視野表現。所以你說那顆NIKON DX 12~24鏡頭用在D100上就是可以得到傳統相機12mm的視野,那是很大的錯誤觀念。
又說了一堆,不知道表現方法好不好,總之希望這次你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