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huhm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47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oper
把這種散熱片跟銅片比,實在天地的差別,一個散熱片高達2mm,縱使導熱率再高,也不能與銅片相比,這種散熱片只是幫助散熱,並不是非常良好的導熱體,試想一根鐵棒,導熱率雖然比散熱厚片高,但是當鐵棒長時候,就會很明顯看得出來導熱效果的差,導熱是由金屬接觸完成的.所以這個散熱厚片,只是為了應付後面不平的電路,為了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所以才會做厚片,不要把他神話之..

且散熱膏是填補接觸縫隙,也並非他的導熱率很好,他只是為了填補接觸不完整用的,是一個輔助工具,所以散熱膏適度,且需要施力押出不需要的部分

而顯示卡的熱度比cpu小,所以可以用散熱雙面膠,就好比有些cpu使用雙面膠,效果不好一樣,一樣可以用只是效果比較差..

有些東西是需要實際試用的,不能只看表面數據,目前所有的測試都是有貼背面,與沒貼背面相比較,試想有東西在後面幫助散熱,當然溫度低的很多.但缺少不同品牌或是不同東西試用相比較,如果這種東西好用,一定會大暢銷,如果要買應該先買一塊來試試,如果真的很好用,以後一定還是會買得到的,一個公司開發一項產品不會只賣一次的,光研發成本就不夠了,且以後改良的產品一定會更好的.

給點意見,無意冒犯.......


這裡解釋小弟所說"導熱雙面厚膠片"效果比"小銅片"好的原因...

請參見示意圖~


這是小銅片的應用情形...

GPU的熱量大部分透過BGA封裝的錫球傳導至電路板上,
再經由導熱AB膠固定小銅片於顯示卡電路板的背面,
最後再把散熱片用導熱膠固定於小銅片上...

熱傳遞的途徑:
GPU->錫球->電路板->導熱膠->小銅片->導熱膠->散熱片

熱傳遞的面積:
由於小銅片需要避過GPU背面的SMD零件,所以面積不能太大,通常僅1x1cm左右




這是導熱雙面厚膠片的應用情形...

同樣低,GPU的熱量大部分透過BGA封裝的錫球傳導至電路板上,
接著黏上這膠片到電路板背面,並在另一面黏上散熱片...

熱傳遞的途徑:
GPU->錫球->電路板->導熱膠片->散熱片

熱傳遞的面積:
由於膠片具有柔軟性,黏上散熱片及電路板後,使力可將其密合於兩邊的接觸面,
形成幾乎完美的導熱面積...約5x5cm左右~


-------------------------------------------------------------
總結說來,
小銅片雖然具有相當高的導熱效能 (熱導率小弟沒記錯好像是300多的樣子)
但是效能都折損在"接觸面積過小"以及"需使用AB膠黏合"等問題...

小銅片就像是 一個水庫只有一個很小很小的洩洪孔道,
雖然排水速度飛快(銅熱導率高),但是畢竟尺寸太小(導熱面積小),
單位時間能排出的水量還是有限,
而且,別忘了,出水口前後還有大量的枯枝樹葉雜物等阻礙排水速度
(銅片兩面都需使用導熱AB膠黏合,導熱AB膠最高熱導率不超過5.0,完全阻礙銅片300多的熱導率)

導熱厚膠片像是 水庫一整面打滿了無數小洞,雖然排水速度慢(膠片熱導率3.0),
但是整面水庫壁可以同步一齊放水(導熱面積大),而且不會有阻礙過大的問題...

也就是 小銅片的組合 整體 熱阻 高於 導熱膠片的組合~

這不僅是理論上的說法,
小弟也實際測試過了,的確可以驗證這個效能差別...

另外,
關於這導熱雙面膠片的材料,
小弟已經找了快2年了,也常托朋友從日本帶回不少材料,
直到現在這片ZEX 720ZX是測過最好的,
效能跟材料特性都是...

希望以上的回覆讓大家有看都有懂
舊 2003-09-15, 01:15 AM #8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uh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