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umi
D->A ->D本身是有可能做到完全還原
因為本來數位就已經是有限維度的東西,用一個無限維度的東西(類比,可以看成無數不同弦波累加)作媒介,再解回有限維度的數位訊號,唯一的問題是抗雜訊還有頻寬多寬(這和傳輸資料量有關)而已
adsl和modem是使用類比訊號(您家的電話線是類比訊號),當您modem打通的後拿起話筒可以聽到一堆OOXX的聲音,那些聲音就是您現在正在傳的資料
他的傳遞過程
你電腦的資料->modom->調變成類比信號透過電話線->對方的數據機->原來的數位資料
D ->DA ->A ->AD ->D
以低頻寬系統來說,中間甚至不用任何的校正機制就可以將資料傳到數公里的
不過以這個來說d-sub是不太恰當沒錯,因為d-sub線長頂多3公尺,而且其內部又不只一條線在傳遞資料,衰減現象不明顯,我在基於這個立論,說在1024*768 60hz情況dvi和d-sub差距不會太明顯
A->D->A這個才真的完全不可能回覆原來的,因為本來類比訊號就是無限維度,一開始量化就已經有損失了,這是後段永遠也補不回來的
|
上面小弟沒說清楚,小弟的意思是,modem 本身的傳遞的「資料」為數位資料,經調變後傳輸,在接收端解調變後,還原回原始的資料。
以 modem 的這個應用,「並非」直接將原始的數位訊號經過 DA 之後傳輸,以通訊的載波方式來看 AD/DA,與 D-sub 比較,個人認為不妥,而且「通訊應用一定有加入偵錯機制」,但 D-sub「無」,兩者對抗錯誤與雜訊的的能力完全不一樣。硬把兩個東西湊一起,對於不懂的網友會產生誤解。
基本上,以一個連續的聲波,要經過 DA 與 AD 還 100% 無失真,不如直接以數位訊號傳輸,一個 DA 最大的問題便是會產生「量化誤差」,而 DA 回來也有很多發生誤差的類型。對於 LCD 來說狀況相仿,以 DVI 的數位傳輸來看,是個不錯的方式,當然或許 D-sub 與 DVI 兩者在某些環境下達到的狀況相同...
按照科學的方式描述,不會因為某些狀況下 D-sub 與 DVI 一樣,就說 DVI 是廢柴,而可能會以「DVI 不錯,但 D-sub 在 XXX 解析度以內可以達到 DVI 的水準」,這樣也比較不會有因為不同角度看到狀況不一,而產生爭執與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