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沒有一個音樂廳是萬能的,不同的音樂廳有其獨特的個性,因此也必須選擇合適的表演來取得最佳效果。例如柏林愛樂廳的殘響時間較短,比較適合節奏複雜的現代音樂演出;而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殘響時間較長,演奏古典樂派或浪漫樂派的作品能相得益彰,獲得溫暖飽滿的聲音。錄音中有時會用一些電子設備作殘響時間的調整,同樣必須考慮音樂的內容。幾個世界上最有名的音樂廳,它們的平均殘響時間分別是:
維也納金色大廳Musikvereinsaal:2.05秒
波士頓交響樂廳Symphony Hall:1.8秒
紐約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1.7秒
以下的表就是不同用途的殘響時間建議值(500Hz為基準)。
(請參考表四)

(表四)

(圖十三)
理想的殘響時間應該是多少?前面已經說過了,不同的用途需要有不同的殘響時間,圖十三顯示不同殘響時間的環境中,對於演奏或演講的用途會有不同的反應。
這次先把RT60的定義與計算方式告訴大家,目前很多測試軟體都能進行RT60的測試,並以曲線呈現出來,對處理音響空間的幫助很大。但多數讀者手中並沒有儀器,可以依此自己計算求得大概的數值,下一期我們再來討論如何將RT60實際運用在音響房中,並協助大家架構一個理想的聽音環境。
殘響時間的計算方式
方程式:RT60=(0.161×V)/A
我舉例來計算,假如一個空間高為4米,長為12米,寬為8米,房間容量的立方米V=384立方米。0.161是常溫下音速343.3m/s與空氣密度的比值,詳細計算方式我們就不說了。A則是所有吸音表面積的總和,A的計算比較麻煩。
A=(甲牆吸音表面積×吸音係數平均值)+(乙牆吸音表面積×吸音係數平均值)+(丙牆吸音表面積×吸音係數平均值)+…
一個房間會有左右、前後、上下共六面牆,我們假設這個房間的牆面都是一致的,先算左右二邊牆的吸音表面積。
二邊牆的面積分別為高×寬=32平方米。牆上使用的材料其吸音係數為:125Hz/0.06;500Hz/0.2;2kHz/0.5;吸音係數平均值AC=0.25333。二邊牆的吸音表面積=面積×吸音係數平均值=8.1067。
接著看前後牆的吸音表面積。前後牆面積高×長=48平方米,牆上使用的材料其吸音係數為:125Hz/0.07;500Hz/0.05;2kHz/0.05;吸音係數平均值AC=0.056667。前後牆的吸音表面積=面積×吸音係數平均值=2.72。
天花板與地板的材料往往不同,需分別計算。天花板面積長×寬=96平方米,使用的材料吸音係數為:125Hz/0.06;500Hz/0.05;2kHz/0.04;吸音係數平均值AC=0.050。天花板的吸音表面積=面積×吸音係數平均值=4.8。
地板的面積同樣是96平米,使用的材料吸音係數為:125Hz/0.07;500Hz/0.06;2kHz/0.06;吸音係數平均值AC=0.063333。地板的吸音表面積=面積×吸音係數平均值=6.08。
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後,我們就可以獲得總吸音表面積A=32.5333,再套入RT60的計算公式(0.161×V)/A
RT60=(0.161×384立方米)=32.5333。那RT60=1.90033
如果要獲得更精確的RT60數值,還應該將空間中所有人的吸音係數考慮進去,站立者與坐在椅子上的吸音係數是不同的,家庭中使用不需要這麼精確,我們就掠過不談。別忘了環境中的溫度與濕度也會影響吸音,一般是以攝氏20度,濕度30%為基準計算,這時計算方程式應增加為(0.161×V)/A+mV,mV就是溫度和濕度的吸音,其吸音係數為:125Hz/0.0011;500Hz/0.0056;2kHz/0.012;吸音係數平均值為0.006。
以上僅是基本的計算方式,如需更精確數值必須考慮更多因素,我們就不再介紹了。
本文摘自新音響雜誌 2003年八月號
NEW AUDIOPHILE
總編輯:賴英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