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好了,滿清末年中國人將自己的錢存進外國銀行不只沒有利息,還要赴保管費,但是有人抗議嗎??沒有,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且家家都是如此,長久下來不合理便變成合理,不然"積非成是"這一句成語是怎麼來的
長久以來國內消費者便一直是弱勢,不然消費者保護法現在成立做啥,國外某些消費有鑑賞期,不合用能退回,多少日內故障換新品,標示不清導致消費者損失或購買錯誤商家便要負責,長久下來大家就能接受購買的東西有可能是他人不合用退回,因為自己也有不合用之物退回,你來我往相當公平,國內的廠商只做台灣生意??不做那些保護消費者國家的生意??不然為何外銷時可以接受外國的規定,在國內時便大喊誰重視廠商的權益??
IBM 75GXP那一批硬碟常常發生故障,美國消費者便醞釀叫IBM賠錢(記的是在阿湯網站看到的),但是國內消費者可能叫代理商換個硬碟都被刁難,這不是國內國外在比較,而是觀念的問題,若果從小跟著大人購物時所見的就是商家清楚的展示,良好的服務,說不定長大後當店員便認為把產品清楚讓客人了解是應當且是義務,君不見許多住國外的網友常常將主機板或是顯示卡超頻過頭而送修,但是廠商還是送一塊新的或良品回來,這些廠商哪一家不是國內的,到了外國便有此良好服務,回到國內便沒有??國內市場何其小,在國外這樣做生意還是賺錢,小小台灣這樣做會導致轉贏為虧??我不是鼓勵這樣惡搞,還是重申一句,這是觀念問題,有些觀念必須在我們這一代建立,然後傳給下一代,國人的消費權益才能改善
PS:記的我小時候跟媽媽去買衣服只能拿起來比一比,不能試穿,現在哪一家店敢不讓客人試穿只准比一比的

,但是現在有人覺得不能試穿是對的嗎??但是在當時這是很普遍的,而且店員會說你拿起來弄亂了又不買,我還要重摺,你不知道我很忙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