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CRen
我還在廣州上下九路看過專賣「台灣款式」的商店
路邊還有賣「台灣熱狗」,貼著「台灣明星」的海報
沒錯,滿多大陸人喜歡台灣的東西
但吸引他們的是台灣的品牌、台灣的流行文化、台灣的風味
並不能說是「流行買MIT的貨」吧
倘若是聯想牌海爾牌MIT的產品,會有差嗎?
再者,同樣型號的電子產品會因產地不同有價差?
[/B]
|
同樣型號的電子產品當然會應為產地有著不同的價差。請洽光華商場各大賣場看看。
大陸人並不是因為品牌流行文化風味才選MIT,大陸生產的同款商品難道會因為MIC
有著不同的樣子嗎?不會吧....東西是造流程做沒錯,
有沒有規規矩矩的做我想很難控。敝人就有認識幾個大陸人,她們迷戀MIT的原因很簡單....東西好...耐超....良率高...就這樣簡單,也指出對大陸生產的產品很沒信心。
我有過去的時候還會叫我帶一些MIT的東西過去..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CRen
如前所述
電子產品發生不良的原因很多
這都可以分析
但以生產地解釋不良問題的說法卻是不合理的
[/B]
|
產品發生問題的原因的確很多...當然這可以分析我也知道,用錯料,或是制程錯誤都有可能。但是你能保證"人為"一定沒有關係嗎?
現在這個年代講究"優質人力"不是廉價人力,唯有提高人素質才能提高競爭力。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CRen
記得我小時候,一九七零年代末期八零年代初期
台灣人也不信任MIT的產品
世界上都把MIT當做價廉質劣的代表
好萊塢電影中甚至有男主角的雨傘壞掉,隨口就罵「MADE IN TAIWAN」的片段
這代表什麼呢?代表台灣這個產地有問題?台灣做不出好東西嗎?
還是那個年代台灣廠商的產品策略如此,國外客戶對交給台灣代工的商品定位如此?
[/B]
|
台灣那個時候的勞工就像是現在大陸的勞工,只求先賺到錢,品質管他的。
做比較好又沒有比較多前的概念,現在台灣的勞工好很多了吧。
人總是會比較的,當世界把MIT當作廉價劣質的代表時,是因為他沒用過MIC。
當他用過MIC後,就會發現,挖,MIT is very good!!!
以光碟機舉例,以前大家都買MIJ的機子,MIT的就覺得比較濫.MIJ的機器大漲...
漸漸的MIJ的光碟機都移到台灣來做...要選也沒得選...除非跑到日本買...
現在光碟機很多又移到大陸去...連MIT都沒得選...
大家心目中的排列應該是MIJ>MIT>>MIC這點無可否認。少數例外....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CRen
良率是整批上線產品通過產測後扣除不良品數量除以投單總數所得的比率
有時稱作直通率
在大陸工廠,由於溝通不夠充分、文件不夠清楚,或是幹部經驗問題
有可能,有可能良率會比較低
但這個是我們廠內的事,你們消費者不會也不需要知道
被檢測出來的不良品會送到維修單位,之後會存在半成品倉
那些問題各位消費者也看不到
至於「不耐操」我就不太明白了
是指產品在非正常環境下操作的壽命不長嗎?
[/B]
|
你那個所謂的良率的定義我也懂。
像是這批硬碟所出的錯誤你那種良率可以判別出來嗎?
日製電容跟台製電容你覺得有沒有差?
很多東西再測量率的時候都沒有問題,真正使用的時候卻是顆定時炸彈!!
如果檢測的出來,就不會有一堆人在那邊挖挖叫了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CRen
為何不?
印象所及,目前空警隊的海豚直昇機大部份零組件就是在西安製造的
那個比起MD應該更是高單價東西吧
[/B]
|
這個東西我不懂,我無法回你,你是指哪部分的零組件?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CRen
是的,他們必須照著做
如果擅自亂做,出了問題他要負責
如果照著O/I做出問題,由我負責
生產線當然要有人盯著,無論線上的是大陸勞工,泰籍勞工,或是我們本土的那些阿姨
[/B]
|
不可能無時無刻的盯吧?你請一個人盯一個嗎?那可以大成本喔。據我所知大概15個人
只有一個在盯吧,有的甚至更多人才一個盯,你請的一個人有幾隻眼睛?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CRen
我六年前的TEAC軟碟機也還好好的,不過它是MIC的
九年前有八寫的燒錄器嗎?那時我還在用486耶
能不能用得久,與原始設計很有關係,與公司對這產的定位更有關係
與產地有關係?我不認為
[/B]
|
這點我寫錯了,算算那台燒錄基只有七年,大概是我高一買的。
九年前那台應該是1X的yamaha...放倉庫了...不知道好壞。
用的久不久當然與原設計有關,這點十分同意,但是無可否認的是與製造的技術人員素質也很大的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