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半瓶醋
Master Member
 
半瓶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您的住址: 松山~
文章: 2,446
當莫斐斯與錫安諸人不斷進出遊走於現實及虛擬兩界,他們對母體的認識
愈多,愈感覺到掙脫其控制的需要(可視為一種重新肯定人的價值的需要
),此種形而上的渴想又被具體化而以救世主為象徵的形式呈現,因而莫
斐斯發現的尼歐其實不一定非尼歐不可,但是既然命運(導演?)選中了
尼歐,即表示未來所有的考驗他都能夠通過,因為命運從一開始就已經注
定了,問題只在於他是如何通過的(如第二集中Oracle所言)。

然而在此他首先便面臨一個選擇,這同時也是第一集的核心議題:尼歐從
母體中甦醒,等於是剛出生於世,他對母體的了解不像莫斐斯那麼多,所
以必須自己去摸索認識自己所處的現實,當他與莫斐斯一樣明白並肯定了
通過萬變以求不變、通過表面的衝突以求得客觀真理的大方向之後,卻還
不能意識到自己身為一個認知主體(記得那位能以念力折彎湯匙的光頭小
孩告訴尼歐,湯匙其實並不存在?)所具有的潛能與重要性,於是他感到
困惑與迷惘;如果他一直無法超越那個經驗世界,那麼很容易就會流於傾
向虛無的悲觀主義或懷疑主義(所以莫斐斯與尼歐拆招練武時才會不斷告
誡他:「不要懷疑」);以中國武學解釋,即是走火入魔,有如射雕英雄
傳中,郭靖在老頑童的惡作劇下胡亂練成九陰真經之後竟產生對自己練武
目的的懷疑;更嚴重甚至產生詭辯學派的感覺主義,有如那個寧願回到母
體任其替代控制自己所有感覺與思考的錫安叛徒Cypher。

於是葛洛莉亞弗斯特飾演的祭司Oracle,就如同將希臘早期的自然主義辯
論轉為探求人類自身道德知識的蘇格拉底一樣,引導尼歐放棄對外在表象
的懷疑,自我探求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尼歐曾問過Oracle廚房中掛著的木
牌,木牌上以拉丁文寫就的文句正是「了解自己」);而外型酷似蘇格拉
底(的媽媽?)的Oracle,甚至連開導尼歐的方式也是蘇格拉底自稱的「
助產婆式」:不給任何答案,一切得靠提問者自己追尋。

第一集在尼歐通過種種考驗終於相信自己是救世主之後結束,第二集導演
繼續以電腦虛擬環境設的各項特性或要素,設計呈現出許多關於母體的巧
妙隱喻(如程式控制的本質、Keymaker的後門概念),卻在最後提出了一
個更深入的命題,讓母體藉著造物主Architect之口,又「重新整理」了一
次尼歐所認識的世界。

*從洞穴到光明、從感覺到存在

在理解導演的處理手法之前,也許有必要簡介一下柏拉圖的「洞穴」寓言
:人就像困在洞穴中的奴隸,只能看到洞外火光投射進去的影子,由於從
未走出洞穴的奴隸還不認識什麼是現實,所以便把這些影子當作現實;一
旦奴隸獲得自由,走出洞外看到現實世界,才發現原來當初在洞內看到的
一切皆受到洞外光源(即太陽)的控制。柏拉圖下結論說,這個自由人一
旦認識到真正的現實並非這些影子,等於已從感覺的世界超越到存有的世
界,而(由蘇格拉底提出的)「善」這項德行在存有的世界中乃是最高價
值,如果自由人願意回到洞穴幫助解放其他的奴隸成為自由人,那麼便是
實現了善的最高價值。

在第一集中,莫斐斯等人將尼歐從母體的控制中解放出來,一直認為自己
並非救世主的尼歐選擇重回虛擬世界(洞穴)救出莫斐斯,這種向善的超
越改變了他的認識,使他開始相信自己是救世主,但仍只是相信而已,真
正的考驗在第二集;錫安的政治型態至少包含了柏拉圖「共和國」的三個
階級區分:統治者、保衛者及人民;在此「理想國」中,消極而犬儒的斯
多葛學派,與追求幸福快樂的伊比鳩魯學派同時並存,面對毀滅的危機,
沉默的苦行與放蕩的狂歡便成為自然的反應。而當尼歐再次選擇回到虛擬
世界,最後終於進入母體時,原以為只要將其shut down關機,救世主的任
務便能達成,卻沒想到造物主Architect說這一切只是個遊戲,尼歐只有兩
個選擇:重新建造錫安,或者是,回到原來的遊戲。

前者就是重來一次,原先的一切記憶包括尼歐和錫安諸人甚至與崔妮蒂的
感情都將全部洗掉抹去(否則不會有前五任救世主的說法,而尼歐毫無記
憶),如此一來錫安之危解了等於沒解,因為只不過是一切重來,然而新
的救世主卻也不再是當下這個尼歐了;而若選擇後者則是等於沒進去過,
錫安更加危險緊急但並非全無希望,關鍵差別是尼歐能救回心愛的崔妮蒂
,這份愛乃是他身為The One的存在肯定。

尼歐憑著理性認知再一次做出了柏拉圖式的選擇,他回頭去救出了愛人崔
妮蒂,影片最後更懸疑地讓尼歐在現實世界中也能施展超人的能力,一舉
手便解了錫安之危,這樣的安排幾乎讓埋在第三集的答案呼之欲出:現實
世界的錫安其實仍是個虛擬環境?所有人包括觀眾都還在洞穴之中沒看清
真正的現實,救世主尼歐卻已經透過再一次的超越看到了?

*一切都是遊戲,一切都是數字……

這幾乎是在重演那個歷經蘇格拉底、柏拉圖之後,又將出現亞里斯多德的
歷史必然,因為在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裡,其所以能繼承柏拉圖,成就希
臘哲學的最高峰,乃是他在認識論及宇宙論上又推進了一步,亞氏肯定任
何一個天界的運動必須有一個不變的原因:第一個發動者。這第一個發動
者不能是被動的,否則就需要一個啟動它的原因,正因為每一個運動都需
要一個原因,因此必須肯定有一個不動的發動者存在;亞氏於是肯定上帝
發動宇宙,但他所謂的上帝並非有位格的神,不是意志,也不是愛,更不
是宇宙的創造者;上帝的觀念是出於宇宙論的需要,而不是出於人類被拯
救的渴求;人與上帝的關係,不是位階關係,上帝是外在於人的客觀存在
,就如同我們與數學原理之間的關係:不論人類是否存在,直角三角形其
直角兩邊的自乘之和永遠等於斜邊之自乘(畢氏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
現任駐腳地半瓶醋的youtube頻道

粉絲頁--半瓶醋愛講話

想參加別的投票活動請至--搖醋影評合集--投票活動總動員!!!
舊 2003-07-29, 07:13 P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半瓶醋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