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臥斧
*停權中*
 
臥斧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狼窩
文章: 422
【感想】黑白無常,世道即為無間道──關於「無間道」

最近在一本書裡,讀到這麼一段話:

「……從此,我知道角色扮演的危險。角色是一整套造型規則,在長期扮演的情況下,可能逐漸滲入演員的骨血,並不是一件外衣,說脫就能脫的。……」這段話出自小說家韓少功作品《暗示》中名為《角色》那一篇,講的是一個被大家夥兒派出去刺探長官黨部行事方向的間諜朋友,這朋友把自己塑造成面對長官就搖尾拍馬、面對昔日同伴就冷眼批判的角色;如此沒多久,此人果然成功混進領導中心,帶回不少有用的情報,但過了一段時日之後,這個本來不是薄情馬屁精的人,真的變成了一個薄情馬屁精。

與此相仿的情節,在某種類型電影裡頭很容易發現。

這種類型可以通稱為港式黑幫片;吳宇森溶合武打動作及槍戰場面的「英雄本色」或許可以視做一個里程碑,自此之後黑道友情神話在暴力美學的灌溉裡發芽,也許腳踝陷在泥淖裡頭,但是角色們的肩上還是一力扛起現實的重擔、胸中還是一心懷抱情義的夢想。這個形象在「古惑仔」系列從漫畫頁冊中衝向大銀幕時被一舉撞破,叛逆與漫不在乎、空虛與權力慾望,成了新一代江湖人物的代表。但在街頭的刀光血影這麼多年之後,立足點虛浮的砍殺難免出現疲態,充滿男性荷爾蒙味道的溫柔暴力又已然離得太遠,港式黑幫電影的魅力開始大不如前──情義的神話太遙遠,幫派的恩怨太膚淺,黑幫電影已經漸成自我終結的一種類型。

這個時候,有幾部片從新的角度進入類型。

林超賢導演、陳慶嘉編劇、梁家輝主演的「江湖告急」就是個例子:「九哥」梁家輝口中的「江湖」,沒有暴力的傳奇、沒有無謂的殺戮,只有一種現世的市俚,以及反開類型元素玩笑的幽默。杜琪峰導演、游乃海編劇的「槍火」,則是另一個例子:省去了大量跳躍翻滾的槍戰動作,捨去單一直接的英雄角色,而以大量的靜態鏡頭凝聚力量,塑造出另外一種黑幫風格。這幾部電影以不同的姿態切進原有的類型,對於類型的定律做出某種程度的顛覆,在昭告觀眾:「黑幫類型也能這麼拍!」的情況下,也提醒了看電影和拍電影的人:「也許,在已經被拍濫了的各種黑幫次類型情節裡,依然藏著某種可以生出新長相的種子?」

的確,黑幫電影裡有個一直了無新意的次類型。

這個次類型的主角一以貫之的名字叫「邊緣人」,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主因來自於這種主角的身份大多是「臥底」──一個混在幫派中的警探,以二分法看,就是個攪和在黑道裡的白道。本為緝兇而放棄自個兒光明正大的身份,想法子混跡黑社會當中,卻會因為義理、因為愛情,或者很明白地發現當站立的角度不同、世界在眼前呈現的模樣就會有極大的出入,於是主角開始黑白混雜、一步一步地把自個兒向黑道白道的灰澀邊緣推去。是的,這類電影的主軸就是在本文剛開始提及的角色扮演問題,但因它們幾乎依循著全然相同的公式,不用猜也能自動推得結局,以致於很難提供讓觀眾有掏錢買票在電影院裡乖乖坐上一兩個鐘頭的動機。

不過,還是有部片硬是從這個框架裡打出了新疆域。

這部片就是既叫好又叫座的「無間道」。故事的內容大約如此:有個警校好學生被長官派去混黑社會,準備在黑道裡頭當長期的白道臥底;有幾個小混混被老大派去唸警校,準備在白道裡頭當長期的黑道臥底。匆匆十年過去,這個骨子裡是警察的混混和其中一個骨子裡是混混的警察,都在各自的環境裡向上爬到了一定的位置;在一次失敗的緝毒行動中,警界長官和黑道大哥都發現對方安了暗棋在自己的團隊裡頭,於是兩造都打算利用自個兒在對方口袋裡放的暗牌掀出對方在自個兒口袋裡放的暗牌。一場爾虞我詐的明爭暗鬥於焉展開,到底誰能先翻開誰的底牌?

如此乍看之下,「無間道」的劇情並不如何特別。

與前述已然失去吸引力的、公式相仿的臥底邊緣人電影相較,「無間道」裡頭比較不同的,似乎就只有「黑道混混到白道裡頭去臥底」這一回事而已。是故可以預期的是,因為這個設定,所以黑道白道兩個臥底的背景也許可以產生有趣的對比:一樣不能曝光的真實身份、黑道有大哥白道有長官,黑道可以利用白道的資源來鏟除異己擴大地盤,白道則可以利用黑道的內幕來加速破案連年升官。除此之外,多了一個邊緣角色,那又如何呢?把灰澀地帶加長加寬、讓臥底去找臥底以期把情節搞得比較複雜,並不等同於劇情將會變得比較有趣──白道高瞻遠矚混進黑道臥底,還是黑道處心積慮滲進白道內應,其實相去不遠──這是在還沒看「無間道」之前,在我腦子裡打轉的想法。
     
      
舊 2003-07-06, 07:49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臥斧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