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廢話講完(沒錯!上面是廢話

)
該講講如何玩CD直入(其實是DAC直入),與將面臨到的問題和改善法。
前面講到DAC的電壓訊號其實是夠高的,只是因為電流不夠大,因而無法直入後級,那如果將後級的輸入阻抗提高不就可以直入後級?其實就理論上與實務上都可行,但是高輸入阻抗的放大器是非常敏感的,敏感到聽得到電台

,所以隔離雜訊就形成極大的挑戰,通常此路不通。
所以還有一招,而且已經很多人這樣玩,那就是將前級塞進DAC(代表作:
KEC 國平教主的
USB DAC )。這看起來好像換湯不換藥,但實際上卻使音質進步一大步。敗科技進步之賜,現代前級絕大部分電路都在小小的OP之中,要將前級線路整合至DAC的電路板上易如反掌(好像說的太簡單了

),甚至有管機愛好者將放大管裝到DAC中(
Colin 's
DAC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在於不易感染雜訊,先前不是說過,高阻抗的放大器容易感染雜訊嗎?獨立式的前級一樣會遇到,所以你才會看到很多前級都是採電源分離的設計,就是為了躲雜訊啊
而且將簡易前級裝入DAC還有很多好處,首先就可以丟棄前級一定要訊號放大的包袱,因為過多倍的訊號放大,勢必會面臨極高的VR衰減(聽音樂不可能那麼大聲),這樣過度放大後再過度衰減對聲音一定不好,所以這些整合在DAC內的前級放大倍率都很低,甚至有無放大的。
第二個好處是,DAC不用面對VR,大家都知道VR的阻抗會變,於是有可能發生一種很鳥蛋的事,那就是在低音量時,VR+前級阻抗DAC還負荷得起,而高音量時,DAC卻因為前級需求電流過高而失真,為了避免這種事發生,只好再提高前級的阻抗,結果使前級更容易感染雜訊。
所以將前級裝入DAC好處多多,因為如此一來,DAC面對的是一個固定的前級阻抗,而前級與DAC中間也少了條雜訊天線,而VR這個會變電阻的怪傢伙就交給前級輕鬆應付即可,如此一來就朝超低失真更進一步了。
以上,就是小弟最近幾個月到各音響網站學習的一點小心得,感謝各位站長與大大們無私的貢獻,科技與人文的進步就是在這樣熱血無私的奉獻下成長茁壯的。歡迎各位大大看過本文後的批評指教,您的教誨將是小弟進步的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