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nzcym
用高中數學(機率, 或然率)來分析文學創作很正常啊! 假設要猴子打出(隨機亂數) "cat" 假設大小寫(打CAT, CaT, cat, caT 或是 cAT)都算是對的, 再把標點符號的正確與否也忽略掉. 因為有A~Z 26個字母, 猴子在第一個字的位置正確的按下 C 的機率是 1/26, 第二個字的位置正確的按下 A 的機率是 1/26, 第三個字的位置正確的按下 T 的機率還是 1/26. 所以猴子亂按三個鍵之下打出CAT 的真正機率只有 1/26*1/26*1/26 = 1/17576 = 0.00005689.....
要想讓猴子拼對一個字的機率都這麼小了, 那麼猴子亂打出莎士比亞名著的機率應該是無限小 (趨近於 0). P.S. 教改之前的台灣數理教育真是無比堅強, 當然要打過這一關才能煎熬別人, 不然都是被出考題的老師煎熬. 英國學生真幸福, 到了大學還可以用實驗的方法實地做出 "數學題目" 的答案.
|
恩,我覺得這個實驗的目的真的不在於答案是不是猴子真的能不能打出莎士比亞的文章,而是驗證的過程,我們是怎麼得到的.
牛頓如果把蘋果掉到地上視為理所當然的話,那麼也不會有他偉大的運動定律出現.反覆的質疑,反覆的實驗,才是追求真理的態度.
即使如相對論,還是有很多物理學家試著想去推翻他,因為從一些實際的觀測裡,大家發現到相對論的某些地方無法解釋或者有矛盾,科學也是因為這樣才有進步.
其實台灣的學生都很聰明,可惜都因為聰明而不想把基礎做好,都想說這種基礎的東西只要知道就好,用不著花太多時間. 就這樣反而我們的基礎理論反而比其他國家薄弱,反倒是我們的應用科學是相當的好. 看看我們的電子業就知道了,我們可以應用人家的理論基礎作出一些高科技的產品,可是卻無法發展出我們自己的理論基礎,真的很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