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occer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3,902
關於線材的討論.....我本來在猶豫要不要開新標題,但想到「離題乃PCDVD之傳統」,所以就直接回在這底下了.....

===============


首先,剛剛找到的一篇文章很不錯,分享給各位(這篇是中文的了...):

標題:SPEAKER CABLES 是科學還是仙丹??
作者:鼎鼎大名的Nelson Pass啊啊啊~~~~
LINK:
http://www.diyzone.net/sections.php...tpage&artid=195


Pass大叔寫的內容真是棒啊....後面還有講到引用資料等,嗯,這才稱得上是有科學分析的樣子嘛.......


再引一段劉大鬍子漢盛兄(笑)的話過來:

http://210.67.82.250/146/18.htm


線材的問題,我們可以分為理論與實踐二方面來說。從理論上來說,線材只不過是讓電流通過的媒介而已,理論上,只要能夠滿足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需求,任何形式的線材都可以用。然而,在實踐上,只要您的空間夠安靜,喇叭夠敏銳,任何線材換上去都可以聽出其中存有各式各樣的不同聲音,甚至一般人認為應該不會有太大差別的電源線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為什麼線材會這樣呢?其實這也是理論上可以解釋的範圍,問題是今天沒有多少夠權威的學術機構來為這些耳朵可以聽出的差異作科學驗證,目前所擁有的線材理論,大多是幾十年前貝爾實驗室為發展通信工業所研究的成果。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線材的材料、線徑大小、絞合方式、絕緣方式、被覆材質、填充物、接頭、銲工等等都會影響聲音。

建築電工用的單芯線考慮的僅是耐用與電壓電流的承受規格,加上施工要求,所以都用粗單蕊線。事實上也有某些音響線材就是用這種單蕊銅線加以絞合覆上漂亮的外觀而成。這種單蕊線的聲音特徵是中頻段會比較飽滿,不過高頻段的延伸能力會比較差些。總之,線材的作法千變萬化,每家廠商都號稱自己有獨特的配方與理論根據,並據此而定出不同的售價。我對線材的看法是:您不必管它是台灣做的或美國做的;也不必管它的理論說得飛天鑽地,唯一可信的就是您自己的耳朵與荷包。假若您的耳朵真的聽不出線材差異,那就代表您的空間噪音太高、喇叭不夠靈敏(不是靈敏度的數據),此時您根本不必考慮換線材,因為換了您也聽不出差異。反之,只要您能夠聽出線材的差異,您唯二要做的就是選適合您整套系統所需要的聲音,以及考量自己能夠負擔的經濟能力。假若您所適合的是一公尺才100元台幣的電料行線材,那就用它,不必怕人笑您。當然,假若您聽中意的是一條五萬的台灣線材,也不必因為它誠實打著台灣製而懷疑自己的耳朵。事實上台灣的線材OEM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不會輸給電腦OEM,只不過許多音響迷仍然有心結存在,大多數廠牌才會秘而不宣。



有了這一段話,再來是理論的部份了....

最常被提到的就是「集膚效應」,什麼是集膚效應呢?引ONIX的說法過來:
http://www.artsound.com.tw/onix-structure.htm

所謂的集膚效應,用最簡單的形容就是信號頻率高的電子在導體中傳導時,會聚集於導體表層,而非平均分佈於整個導體的截面積中,這就造成了高、中、低頻量感分佈的不平均


AUDIOQUEST對於線材的介紹則又是另一種說法:
http://www.acdc.com.tw/accessory/wi...est/20years.htm

集膚效應是在訊號線裡`最基本的失真作用過程之一,也有可能是最容意被忽略誤解的。與一般訊號線的誇大宣傳所言,集膚效應並不會改變所有的高瀕訊號,並且不會造成任何相關動能的損失,正好相反。集膚效應確實會因傳導體的不同成分,在傳遞高瀕訊號時,會有不連貫的現象。同樣地,在陳舊的線束傳導體上,集膚效應助長訊號電流在多條線束上的交互跳動,而對於聲音造成刺耳的記號



PS.
我們不見得要買特定廠商的線,但不代表我們就不能去參考他們所提供的資料,從這些資料之中我們可以學到新的知識,也是好事一樁嘛。

各位覺得如何呢?
__________________
男人的浪漫...就是沒錢
舊 2003-05-15, 12:10 PM #10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occe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