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OCK.LAI
以我幾次壓製,算出來的話我多半會變成設定max: 4 , min:2,而結果呢,目測來看是比我以前second pass設的max:31, min:2要來得好。而我想請問的是,這種設定方法是不是合理有根據?因為用起來效果不錯,但是還是有點毛毛的^_^(因為這樣一來,Quantization就跟first pass的設定不一樣了)
|
LOCK.LAI 兄:
那個方法好像是「小嘴巴」兄說的。
有沒有根據我不知道,我沒有學過這個理論。
這個應該是人家的製作經驗談,如果做出來效果不錯,好用就好,就不用管他有沒有理論根據了 :P
最小 quantizer 建議還是保持設為 2,不要用 3。
first pass 不能設定 quantizer,而是固定用 quantizer 2 壓一遍。設定、限制 quantizer 是 2nd-pass 才有的功能,所以您不用擔心改變 quantizer 會造成 1st-pass 和 2nd-pass 的設定不相同。
這個設定原本 1st-pass 和 2nd-pass 就不同
引用:
另外,有關選項中的GMC(Global Motion Compensation),同樣在該網站去年九月份的文章中說到〞开发中,功能简陋,完全没有实质上的压缩助益,并且还有错误需要修正,绝对不要使用〞。
我想問的就是,已經過了大半年了,以目前而言,像我常用的koepi 20030405的版本,GMC的功能有沒有改善了,實用上是否建議勾選?
|
有改善。
但是改善最多的 GMC 在 dev-api-4 裡面,有 3 warp points 和新的 GME,而 api-4 目前還在開發中。
實用上... DivX 5 只有 1 warp point,可以將參考畫面整個平移,所以遇到鏡頭 pan 的畫面,DivX 5 會判斷使用 GMC。但是平移的畫面,用傳統的 Local MC,或者叫 Block MC,一個 Macroblock 一個 Macroblock 地搜尋最佳參考對象,就可以達到很好的預測效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使用 GMC,並不能節省下非常多的 bit。
然而大家還是用得很開心。
所以現在的 XviD 已經有 2 warp points 的 GMC,可以對付 zoom in/out、旋轉的畫面,威力比 DivX 5 更強,似乎沒有理由不用 :P
而 dev-api-4 的 3 warp points 可以用在什麼地方上?我不知道,也許是非常劇烈扭曲變形的畫面 :P
目前能解 3 warp points 的 decoder 只有 XviD 自己,ffdshow 用的 libavcodec 也只能解到 2 warp points。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是,要怎麼判斷現在這個畫面、方塊,是使用 GMC 的最佳時機,可以省下大量的 bit。判斷越準確,GMC 就越有效率。
我想現在的 XviD GMC 的效率應該已經不錯,當然還可以再做測試。
不過,目前 VHQ 功能不能和 GMC 並用,所以兩者比較,我會選 VHQ 功能,不開 G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