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hxh167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2
文章: 2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ilsonk
説到錄音的問題,世界上有些音樂家他們並不喜歡錄音,理由是錄音只代表他這一時的演奏,也許幾年後他的看法和生活經驗的成熟,演奏詮釋又更進一步了,畢竟音樂藝術是活的,巴哈的音樂被演奏了300年也有了無限的詮釋.古時的交通不方便,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到維也納或佛羅倫斯,聽大師演出,看歌劇.當時還沒有發明錄音的時候,當時的人們如果要聽音樂也只能聽各種現場的演出,也因為如此才會有那麼多的經典作品流傳萬世,難道那些人都高人一等嗎?我可以說到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就比我們在家看錄影帶的高人一等嗎?當然不是.
至於我說的要多聽現場的演出,因為只有走進音樂廳才能真正感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樂器音色和音響效果及和臺上音樂家的互動這是不管多麼昂貴的音響都做不到的.

你知道以前音樂是誰聽的嗎?是有錢的貴族聽的,有錢的貴族出錢支援這些作曲家兼演奏家們.我有錢就把音樂廳跟音樂家通通搬回家,何必跑什麼音樂廳?那時可是音樂家趕場道有錢人家演奏,聽音樂的人可是不用出門的.就像以前中國的富豪把整個戲班請到家中演出一樣,我有錢還怕請不到好的戲班?一般人連最便宜的音樂會也聽不起.是錄音跟唱片工業把音樂平民化了.

你把"到電影院看電影/在家看錄影帶",跟"聽現場/聽音響"兩者互相比喻是不通的.電影不管在電影院還是家中,還是同一部電影,只是聲光效果有差.走進音樂廳,我經常只感受到你說的"真正的樂器音色和音響效果及和臺上音樂家的互動",可是我感受不到我在聽CD時,所受到的那份感動.我要聽音樂,而不是要聽音響跟舞台效果.

再說願意錄音的音樂家要比不願錄音的音樂家多的多,這又表示什麼呢?
舊 2003-04-15, 08:14 PM #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xh167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