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rf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1
文章: 205
其實應該回歸到問題的根源

語言只是為了溝通
文字是為了傳承交流
一切都以通用性作為前提
當然流行也可能對語言文字造成影響(如 卡哇伊, 伊妹兒)

又想到一個相關事件:
我記得以前國中有一次歷史考試
有一個同學回答一題外國人名(這邊我忘了, 假設答案是邱吉爾)
好死不死, 他只記得邱吉爾的音, 結果他寫: 丘吉爾
老師這題算他錯, 這個同學當然去要分數啦
老師雖然同意這個同學的想法
但是老師說:"今天雖然這只是發音相近的名子, 但是課本上敎的是邱吉爾,
扣分數是希望你以後在學習上可以細心一點, 正確一點"
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 (我是贊同老師的觀念)

前面有人說到使用注音文是為了表達某些中文字沒有的音, 這個我想蠻多人還可以接受, 有的電視節目也是有使用
但是過分使用注音文, 我覺得只是標新立異而已, 畢竟只有小學生在使用注音代替國字 (小學生 = 可愛? )

至於"去"用"ㄑ"代替, 這一類的...拜託唸出來聽聽... 不太能聽吧...
要改正不用, 其實很簡單啦, 習慣問題

但是罵人的話如"幹x娘", 要用注音文"ㄍㄋㄋ"代替
我是絕對不會反對的, 舉三隻手贊成
舊 2003-04-08, 01:46 P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rf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