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您的住址: 是誰把我的居住地偷改成【你感受得到我的地方]? 2003/07/14
文章: 281
|
1
Paul Mauriat 1998/11/19 Sayonara音樂會DVD裡的玄機與音樂
=======================================
●●●成熟內斂華麗輕音樂●●●
●●●穩妥溫馨精緻真浪漫●●●
∼∼∼怎樣告別最有格調?最堪玩味?∼∼∼
=======================================
這陣子本網似乎流行起波爾瑪麗亞的Sayonara音樂會DVD,我在問清楚規格與演出內容後,心中約略感受到這張DVD的價值與地位,去高雄時候一口氣買了十張,準備放在手邊送人。原來下手前,心中有些疑慮,怕這張規格與內容是否會有短缺恨憾之處,原本覺得自己一下買了十張好像莽撞了些。到手一個星期以來,每天欣賞之餘,身旁喜好音樂的朋友一堆,目前已經快送得差不多了。
自拿到片子後,幾乎天天都會欣賞個五六遍(本片當初選單programming內設在假設無人看顧機器、一直不操控的情形下,選單畫面的鐵達尼樂曲整首播完畢後,就會自動從選單畫面自動進入音樂會節目,開始從頭播放整張音樂會。而節目結束後,又會再度回到選單中,鐵達尼結束後,又會重複套入音樂會。整個過程的聽覺感受很流暢)。這張算是近期收片中我覺得最優質最划算,欣賞起來也非常輕鬆而滿意的一張DVD。
這片到手後每天欣賞之餘,心中開始有些感觸,反覆欣賞後,逐漸咀嚼出來更多的心得感受,我也不怕被眾網友誤會,認為是得了陳董什麼好處,猛力拉抬。(陳董,話說至此,我也就等您給些好處吧!哈哈…)一切只因為:我覺得這張是今日台灣大家需要而實用的一張好片。
我願意向目前還沒收集到這片的網友誠心推薦:我認為這片確實值得多收集幾張,放在手邊送人,這是一片非常值得收集的片子。我是怎麼想的呢?
心有所感之餘,我乾脆就分成一個個不同的主題,想到哪說到哪,網友若覺得我過於囉唆,請姑且原諒這一次吧!
反正身為本版菜鳥,本著分享心態,就算我主觀狹隘過度,大概也不會有網友怪罪,反而是在討論中讓我多一點學習機會吧?
本文原先發表在本版購片區,因我原先想提供給大家知道,別錯過買片時機。經過熱情網友deepsky兄推薦我貼到本板的音樂討論區。我本著分享心態,把原來許多文中的許多粗心錯白字修正,某些地方也增添了一點點說明,原先的19點現在增補成22點。或說是更囉唆,或說是貼在此處的是完整版吧!如有您覺得囉唆之處,請您多多包涵,如有謬誤之處,請您多多見教!與大家分享。
1. 波爾瑪麗亞樂風,本屬流行輕音樂的派別,與James Last, Frank Porcell...樂團比起來,除了大家都以大樂團編制與華麗編曲來呈現流行樂曲外,印象中似乎James Last在管樂器部份偶見精彩表現,整體節奏多半穩定重複,James Last的和絃編寫與轉折上似乎正經八百的時候多。James Last也好像比較偏向Ballroom Dance Numbers舞曲的詮釋與行銷方向。
Paul Mauriat則一向配器豐富而手法面貌常有新意,整體搭配效果優異之餘,特別在弦樂部份一直穩穩超出其他樂團甚多,整齊而優秀。整體而言,和絃的概念似乎比較寬廣些,不見得只求四平八穩而已,原本Paul Mauriat樂團表現的音響效果似乎就比較豐富,他們的錄音一向相當精緻平衡。長期以來都是愛樂者的寶貝。編曲的式樣變化多之外,也相當耐聽。這是我對這個樂團印象比較好的原因,我知道這麼一說,可能會招來喜好James Last或是其他樂團樂迷的攻擊,但是,心之所好,確實不是我的錯。這個樂團確實是有優異的記錄。他們長期傑出錄音作品累積的信譽,以及更重要的:世界大批樂迷心中累積的優雅澄澈的聆聽美感經驗,或許才是本樂團金字招牌份量所在。
2. 仔細想來,這張DVD到底價值在哪裡呢?本片是這個樂團1998/11/29 在日本大阪的 Festival Hall 正式告別日本市場的終結代表演奏會,DVD在1999發行。所以本片的音樂概念、表達手法、製作水平…,我覺得可算是相當新穎的,以今日眼光欣賞,完全沒有過時,也應當不會輕易在時代洪流中被掩沒。音樂會中,在平順優美的進行表象下,其實暗藏許多玄機,足堪讓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因此格外值得愛樂人玩味。
3. 選曲的用心:告別是否就該表現憂愁哀傷?很多有智慧的人的答案不是這樣。
這張音樂會的選曲基本上非常積極、正面。邀舞編得氣勢十足,陽剛而富有衝擊力。音樂會後段的匈牙利舞曲更是讓人熱在心頭。
4. 波爾瑪利亞在將法國香頌推廣到世界各地之餘,商業上得到強烈的成功。後期在選曲方向轉向古典小品,其實是另一種樂團發展上值得擊掌讚嘆的睿智方向。
他在音樂生涯上,早早投入商業流行輕音樂領域,他的音樂變成一種世界現象。
但是在後期,他的選取趨向古典小品,其實也是樂團與表現精進之餘,自然成熟的轉變。
看他能號召樂迷進入音樂廳,欣賞的音樂,從早期全然的法國香頌流行曲與美國流行歌的主要曲目,演變到古典小品為大宗。他雖然已經穩執牛耳,卻仍然力爭上游的成熟奮鬥力,真是令愛樂人激賞得很!
|